返回

穿越的机修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朝廷大败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科学。什么是科学?从字面就可以知道是与禾苗斗争的学问,因为人要吃饭,要想多打粮食,就得同禾苗斗争,引申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科学相对的是迷信。也是从字面意思看,迷信就是在追求更多粮食的路上听人说的。所谓道听途说,引申为没有确切根据和把握的思想和方法。别人说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不管是皇上,还是圣人说的,都可能是假的。科学就是要让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用眼睛看,用心去想,甚至亲自试验去探索真理。还有一个原因是民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自己的主人,不能任由别人主宰,不能任由别人欺凌,不能任由别人奴役。我们的劳动果实,不能白白交给达官贵族享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去欺凌和奴役别人,不能抢占别人的劳动果实。我常说要忠于大义。大义简单说就是更多人的利益,更多人平等生活的权利。不懂科学,不学科学,只是人云亦云,就不知道怎样才能富裕。没有民主,我们生产的一切都可能被别人掠夺。用不了多久,你们就要出征,就是要解放全天下的百姓,让他们能平等生活。你们将来的征战,是为大义的征战,是为民主的征战。让我们一起大喊,为民主而战!”

    “为民主而战!”这声音响彻云霄,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几天,何伯爵只让小勇和小武跟着,却不给他们解释任何问题。现在,小勇兄弟才看到了师父的力量,才知道了师父的抱负。那些武器,小勇他们也见识到了。远程打击,根本不同敌人近身相搏,基本立于不败之地。何伯爵在讲解战术的时候,也是让人耳目一新。当然,这些战术是以新武器为基础的,传统武器用得上的不多。他们没有想到回去告诉父亲和政王爷。他们知道,就算说了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们也不想放过学习的机会。何伯爵既然敢带他们在身边,就根本不怕他们告密。如今的政王爷也完全奈何不了何伯爵。就是朝廷,也拿何伯爵没有任何办法。

    皇上很烦心。那政王爷也是的,那一次用水冲了东土的粮草船之后,就再也没能打击到东土了。这朝廷的军队节节败退,朝阳省已经失陷了,叛军已经开始进入盛京市的地界。镇山省也离失陷不远了。朝廷得到了北疆支援,叛军也没有闲着。朝阳省最近经历了一场大败。据前线传回的消息,有一支小部队,不畏刀箭,一手提盾牌,一手拿兵器,视守城士兵的万箭齐发如无物,轻松地走到城门,用火药炸开了城门。守城将士大惊失色,拼命抵抗时发现叛军中出现了大量鬼方武士。鬼方武士功夫刁钻狠辣,普通将士完全不是敌手。后来才知道,那小股叛军装备的就是何伯爵提供的盔甲。政王爷也卖了一些给朝廷,可是只有那么多,军方舍不得装备普通士兵,都装备了高级将领。盔甲是何伯爵生产的,火药用于战争也是何伯爵开创的,皇上对何伯爵的恨更深了。还好,朝廷不知道何伯爵还大量卖马给叛军。在大家的认知中,蒙匈对马看得十分紧,不会大量卖马。这朝廷最近都买了近四万匹,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了。

    皇上不得不再次上朝,让众位大臣出谋划策。如果叛军打下京城,这些大臣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礼部尚书詹崇文看大臣都不说话,不得不提出建议,皇上再次下罪己诏,求得百姓谅解,北疆出兵。那个何伯爵能轻易完胜蒙匈,自然有高明的军事才能。何伯爵能打造坚固的盔甲,也就能打造更多更好的武器。只有何伯爵出兵,才有可能平叛。詹崇文已经老了,什么富贵荣华也看淡了。皇上听着不舒服,也只好说出来。

    皇上当然不高兴,再次草草散朝。还好,皇上这次难得没有发火,没有让詹崇文告老回乡。皇上每天只能在宫中饮酒浇愁,纵情声色也不行了。

    闰五月二十八,镇山省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败,防守的士兵一败涂地。据军报说,朝廷军设伏,准备以十万大军把南岭的三万人马完全吃尽。结果南岭的军队进入了埋伏圈,朝廷的军队万箭齐发,却没有伤到一个人。在朝廷军队惊慌失措的时候,南岭的军队进入朝廷的弓箭兵中,如砍瓜切菜般砍杀。两万弓箭兵十不存一。朝廷的第二支埋伏的骑兵冲上去,也没能伤到几个敌人,同样损失惨重。负责的将领不得不鸣金收兵。有人认出,南岭的军队不仅有何伯爵的盔甲,甚至还有山越的藤甲兵。

    防守的将领只得安排坚守不出,可是仍然挡不住南岭的军队。南岭的军队不怕城头的弓箭轻易走到城门,用宝刀几下就劈开了城门。这一仗,朝廷连死带俘损失了差不多八万军队,还丢了镇山省的一座大城。南岭军队距离盛京市只有三天的路程了。这还不算完。南岭有了这样的军队,朝廷就是调集百万大军也挡不住。消息传回朝廷,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全国目前只有北疆的兵马没有动了。百胜省关外府何伯爵是宣布了关外府中立的,百果省和霜林省不做任何表示,就是不出兵。百胜省还有一个混成旅也无法派出来。北疆的政王爷表示,天下除了何伯爵,没有人能够平叛。皇上再也坐不住了。太后躺在床上,把他叫去:“皇上,哀家听说前方大败?”“皇儿不敢欺瞒太后。”皇上低着头。“这些天哀家经常听华樱提到何伯爵,说何伯爵三次完胜蒙匈,都是轻而易举。你怎么不让何伯爵领兵平叛?”“太后,那何惜生已经宣布关外府中立,不过问朝廷之事。甚至百果省和霜林省都受到了他的鼓动,出兵平叛在半路就回去了。四弟拿何惜生也没有办法。等平叛结束,朕一定要把何惜生凌迟处死!”“皇上,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按目前的局势,现在朝廷能挡得住叛军吗?”“皇儿正在想办法。”“哼!等你想到办法,叛军已经打进京城来了!为了大华江山,该付出的要付出,该放下架子的要放下!只要能保住大华江山,什么都是舍得的!只要何惜生真正能平叛,就答应他一些条件吧!你以前有些事处理得实在不咋的。”“皇儿遵命!”

    六月初一,皇上再次坐上金銮殿,要求大臣想办法。想不出办法就不散朝。

    詹崇文上次就提出了皇上再次下罪己诏,可是皇上不置可否。这次,詹崇文只好上奏说:“皇上,微臣年迈,实在是力不从心,请皇上恩准,让微臣告老还乡吧!”

    “不行!叛军不除,任何人都不能告老!嗯,詹崇文,朕记得你老家是镇山省的,难不成你要去投靠华思礼?”

    詹崇文连忙跪下:“皇上,老臣已经有三十年没有回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