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夫人果然没有死心,黄妈庆幸自己刚才没有把话说绝。
不过这查看着姑娘是不是女儿身却是有点麻烦,一般只看的没有人敢说确信无疑,只能说八九不离十,这找的又是外边的人,万一出了什么差错看走了眼,她担当不起啊。
黄妈顿时苦恼起来,不过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且不知道这老夫人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打算,万一就算真是个残花败柳,老夫人还是执意要替二公子娶进门,这样一个凶悍的少夫人,以后可怎么相处?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要烦恼也是将来二公子院子里伺候的人,她这个老夫人身边的人应该碍不着什么,只求菩萨保佑,日后那样一位少夫人进门,老夫人可千万别派她去教少夫人规矩,她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对方的三拳两脚。
想到那个姑娘说的,动手比动口管用,黄妈全是就发冷。
没等黄妈找好人打听回来,老夫人收到消息,大孙儿镇守的边关遭到蛮夷的偷袭,死伤惨重,幸好孙儿没事。
听闻边关有战事,夫人梁氏哭哭啼啼的带着大少夫人姜氏找到原老夫人,要求老夫人无论如何要救救她的长子。
原老夫人一言不发,冷眼看着梁氏在那边边哭边说,旁边一群仆妇递帕子,送茶水,而姜氏则红着眼眶,那个帕子半遮着脸,帕子下的脸庞看不出是悲伤还是麻木。
待梁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就要有晕厥过去的趋势,原老夫人才猛然一拍桌子,喝道:“哭什么,你儿子还没死呢?”
满屋子噤若寒蝉。梁氏的哭泣声被噎了回去。
原来夫人慢慢缓声道:“大郎是去镇守边关,打仗自然是正常的事,保家卫国是天下任何一个男儿不可推卸的责任,你这般哭哭啼啼是对谁不满?”
梁氏素来胆小,平时被老夫人这样一喝,纵然有天大的委屈也只能跪下认错。可是母子连心。为了儿子,她鼓起勇气大着胆子,带着哭声道:“可是大郎也是您的孙儿,是原家的血脉啊。您就不担心么?”
原老夫人又拍了一下桌子,怒道:“担心也不是像你这样哭哭啼啼,让下人看了成何体统。”
看到原老夫人震怒。黄妈识相的领着下人退了出去。
原老夫人看到还在不停抹眼泪的梁氏,又缓和了一下声调道:“我何尝不担心大郎?何尝不想让他回家,可是这边关是说去就去。说回来就能回来的么?撇开那些忠君为国的大道理不说,你当我们原家可以只手遮天,太平时期拿着朝廷的爵位,领着朝廷给的俸禄过着荣华富贵的日子,一打仗就想着要缩回去,天底下哪有那等便宜的事?”
“可是大郎他爹已经……我们原家仅剩的血脉不多了呀,朝廷应该能理解的。”梁氏想到死去的丈夫泪水留得更多了。也难得的硬气起来。
她刚才说的话都白说了,原老夫人恨铁不成钢的想。
此时不宜再发脾气。她还是忍住心头的怒气,道:“大郎上去守边关是被谁逼着去么?谁家儿郎不珍贵,儿子在边关用命去挣军功,你这做娘的在这里哭哭啼啼满口怨言,传出去被人参上一本大郎挣多少军功也要给你哭没了。”
梁氏不敢反驳,泪水还是流个不停。
原老夫人又道:“你当你这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每日吃的穿的用的都是顶尖的,一碗人参够普通人家过一年的,更别说你素日倒贴娘家的那些银子,要不要我给你算一下帐,这些年你倒贴娘家多少钱了?这些都是原家子孙包括你儿子用命换回来的。”
提到这个,梁氏一阵心虚,看了旁边的姜氏一眼,泪水顿时止住了。
姜氏则还是那样一副木然的模样。
原老夫人继续道:“现在要大郎回来,我是没有那个本事的,你也要想想你不止一个儿子,这打仗不必平常,吃了败仗是要连累全家的,远的不说,就是你娘家的三舅舅,以前是何等显赫,就因为吃了败仗,结果被抄家……那些平日尊贵的老爷夫人如今是什么状况,你的娘家,想必你比我清楚得多。”
三舅舅家落魄得住在乡下种田,梁氏是知道的,她一回娘家,母亲就向她哭诉,三舅舅家如何艰难,几个出嫁的表妹都被休了回去,只得嫁人做妾,有一阵三舅母还来信让她看在儿时三舅舅带她不错的份上,好歹将表弟的大闺女带到侯府来,好好学学规矩,在京里找个好人家……。
无奈她一开口,婆婆就一口拒绝了,说是孤儿寡母家里人少,只有两个孙儿,跟娘家外甥女一般大,瓜田李下容易惹出什么闲言碎语,若是出了什么事,反而容易坏了两家的情谊。
梁氏无法,只得回家跟母亲说,母亲这才支支吾吾告诉她,三舅舅就是想要大孙女嫁入豪门好拉穷困潦倒的娘家一把,当然以舅舅家如今的状况,他们也不指望孙女能当正室原配,做妾也是可以的,既然是做妾,肥水不流外人田,看在亲戚一场的份上,就给了大郎或者二郎也可以。
她吓了一跳,她在怎么糊涂也知道,这纳落魄得亲戚家女儿为妾在富贵人家是一大忌讳,一般只有婆媳不对头,做婆婆的才想要替儿子纳娘家侄女为妾,以为助力,她当时过得好好的,何苦跟未来媳妇作对?
当即回绝了娘家,又因为心里愧疚,所以只能拿钱贴补,当时拿钱的时候,婆婆也没说什么,只是脸色不太好看,她也只得认了,想不到如今这倒成了她逼迫儿子去死的理由了。
这样一想,梁氏又委屈得只想要掉眼泪。
原老夫人在心里冷哼一声,又道:“过去的事我就不跟你计较,只要你敢说一句,以后再不拿一分钱贴补娘家,眼下我是无法可想,可是只要过了这一关,我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想办法把大郎调回来。”
这话是对梁氏说的,可原来夫人眼睛却是看向了姜氏。
姜氏只低着头,依旧是一脸的木然。也不知她心里在想什么。
都是孽呀!原老夫人暗叹一声。
“孙媳妇,边关天气冷,你先回去给大郎准备几身厚衣裳。”叹过之后,原老夫人对姜氏吩咐道。
姜氏也不多言语,柔顺的答了一声是,行了一个礼之后就退了出去。
直到确信姜氏已经走远,老夫人这才对梁氏道:“这人啊,有时候就是不得不信命,大郎在外边打仗,有些事我们是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