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帝江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02今天的二更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的可靠之人,可这样越级连跳,恐怕会引来其余人的不满,那时候不是更难说话?

    萧山道:“这……臣无功,不敢就任。”

    赵构歪着头想了一会儿,道:“老朽那日被围,你曾来救,见你用兵作战有度,倒是个人才。就这么定了,朕的眼光不会错,当年岳……”说道这里赵构止住话头,他是很不愿提及岳飞的。襄阳本来就是以前岳飞的防区,如果岳飞在,他根本不用吓得到处跑。

    但话一出口,人人都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收回去也来不及了,便道:“岳飞也是朕越级提拔,没见处什么篓子。萧卿只要以后别想他那样,谋逆叛国违诏抗旨就行了。”

    萧山,赵瑗和陈规三人内心都是捏了一把汗,赵构这个弯子转的竟然能够自然,当真是坐久了皇帝脸皮厚的可以。

    萧山听到赵构这样说,刚想要答应下来,忽然想起一事,便道:“臣不敢私下妄为,如陛下有命,臣当万死不辞。”

    赵构刚要看口说“没问题,我看好你”,却忽然意识到,萧山口中的陛下根本不是自己!

    赵瑗刚刚一直没说话,此刻才终于开口:“萧山,你自己多加小心。遇事要谦虚谨慎,多听听城中其它三位将领的意见。”

    萧山点头道:“是!”

    赵构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只觉得自己给萧山升官,怎么萧山不来向自己表忠心,却跑去和赵瑗套近乎?

    他皱着眉头看着赵瑗,用着责备的口气道:“萧卿现是国家重臣,你岂可直呼其名姓?没半点做官家的样子!”说毕,又对着萧山露出温和的笑容,问道:“萧卿家可有字么?”

    萧山道:“家父是商人,不怎么读书,臣常年在军中,也不讲究这个,还没有。”

    赵构终于找到了自己可以用武的地方,道:“即是这样,老朽赐你一个。你单名一个山,前朝孟郊曾有诗云:‘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你现在受命于危难之际,当人正心平,比能够化险为夷,就叫萧正平吧。”

    萧山心中暗骂:这都什么难听的名字,坑爹呢这是!但还是行礼谢恩:“谢太上官家赐字。”

    赵构见了之后,便颇为满意的点头,又问道:“如今城中局势如此,完颜亮十万大军围城,卿等有什么号的建议,快些破敌方为上策。”

    萧山实在是难以忍受赵构退位了还要不停的在这里指手画脚,他和陈规对望了一眼,道:“太上官家,臣初到城中,并不太了解具体的事宜,准备让陈知府带着四处看看,和军中诸将相见过后,在做商议。”

    萧山知道自己只要说出要去城楼巡视,赵构肯定会马上放人,便故意如此说。

    果不其然,赵构一听说便忙不迭的道:“这才是办事的样子,你们去吧!”

    萧山刚准备走,便听见赵瑗道:“阿爹,儿子也想去看看,有什么事情也好回来讲给您听。”

    赵构想了想,赵瑗在这里表现的越好,意味着自己越安全,虽然心里不太高兴他去和陈规萧山走的太近,但权衡之下,便也道:“你新登基,正该去四壁抚慰诸将士,快去快回。”

    三人跟赵构纠缠了一顿之后终于离开,走出赵构所在的房间时顿觉一阵神清气爽,赵瑗首先道:“襄阳城虽然城高不易攻破,但也不能当真被困个一年半载,不然天子被困于此,天下必然大乱,势必会让本就主动的完颜亮更加占据主动地位。”

    萧山和陈规都点头称是,萧山道:“陛下当真要去巡视城楼?那里恐怕有些危险。”

    赵瑗微笑的看着萧山,道:“新帝登基,总要做出些样子,不然如何鼓舞士气?陈知府,劳烦你去将城中剩下的三位将领找来,朕也有话对他们说。”

    陈规走后,赵瑗身边就跟着萧山一人了,两名太监遥遥的跟在两人身后,两人前方是一队侍卫带路,萧山稍稍落后赵瑗半步,以示恭敬。

    赵瑗有些不太习惯,扭过头来,道:“你走那么远做什么,过来,这样说话多不方便。”

    萧山道:“陛下新近登基,臣若不守礼仪,其余人等恐怕亦跟着不遵守,这样便难以建立陛下威信。”

    赵瑗露出些微惆怅的神色,过了一会儿点头道:“那就这样吧。你是从信阳过来的,可曾收到勤王诏书?”

    萧山道:“本来一听说消息就要赶过来,但是没有诏书不敢乱动。现在陛下已经登基,是否要重新昭告天下,再次召集诸军前来勤王?”

    赵瑗微微蹙眉,看了萧山一会儿,道:“不急在这一时做的如此明显,落人话柄。”赵瑗显然是在考虑这样大张旗鼓的昭告天下自己登基,将赵构钉死在太上皇的位置上会引起不好的影响。赵构这是在襄阳,兵将并不熟悉,若是回到临安,恐怕就会是另外一说了。

    萧山道:“也不是别的意思,就是担心这消息与其让完颜亮去宣扬惹得人心惶惶,倒不如陛下自己去说。”

    赵瑗沉吟片刻,道:“你说的不错,这件事情稍后再说,你看,陈知府他们来了。”

    萧山朝着赵瑗手指的地方看去,果然在陈规身后,跟着三名将领,这三人萧山都见过,身材微胖的是许清,瘦高的是阎充,满脸凶悍之色的是曹成。

    三人来到跟前,都对赵瑗行了君臣之礼,听到赵瑗要巡视四壁,便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又命人去烧了不少热汤,好让赵瑗亲手把热汤递给守城的将士以做激励。

    一行人一边走,萧山一边发问,又了解到城中的兵工厂中,硝石和硫磺充足,粮食也囤积的足够半年之用时,心中稍安。

    三人都对赵瑗说,襄阳城守个半年不成问题,让赵瑗安心留下。显然这三人是害怕赵瑗跟他老子学,也会临阵脱逃。

    赵瑗微微笑了笑,看向萧山。

    萧山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守城虽然不是问题,但赵瑗作为宋帝,不能够长期被困在这里,皇帝长期不在京城,而且是事发突然的被困不能回去,肯定会引发大面积的恐慌,地方上也会跟着作乱。

    如果到时候流民四起,乱兵横行,临安城乱成一团,就算是襄阳城再坚固也没用了。

    三人听了萧山希望速战速决的意愿以后,都纷纷摇头,三人虽然知道萧山出兵金境的战绩,也知道他勇猛,但襄阳城外的金兵绝非上一次可比拟,襄阳守军不过一万,完颜亮摆明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