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陛下还朝,又决不独揽大权,谢临应居头功。所以纵使众臣心中有些什么想法,也只得按捺在肚子里。
“回陛下,臣无事,谢陛下关心。”
谢临答得简约,不多不少,既回答了陛下,亦谢了隆恩,可谓完整无缺,完美无瑕。
但就是太完整太完美,明重谋却总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既无事,那朕也便放心了。”
“谢卿倒是回来得正好,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也快到了,”他环顾众臣,缓缓道:“我大楚朝自开国以来,推崇科举,朕面前诸位,十有□,乃由民间层层推举而来的智者,科举一事,关乎社稷,中举人进士者,皆将成为诸位同僚,望诸位不可等闲视之,筹备谋划,题不必太难,也不必太过简单,题目出来之后,给朕过目一番即可。”
“陛下英明。”众臣叩首,而谢临依然昂首不跪。
谢临独树一帜,明重谋便也当做没看到,又道:“今年,这科举主考,诸位以为谁更合适?”
众臣不料,会问及此事,面面相觑了一会,一人大声道:“吏部尚书史庆,刚正不阿,公正严明,永留年间二甲进士,臣可以适合。”
史庆一听,不由捋着胡须,笑道:“臣倒以为,礼部尚书张裕学识渊博,撰文辞藻华丽,骈赋信手拈来,当主考,十分适合。”
推荐史庆之人一笑,此人礼数周到,向来认为人当知礼,礼不可废,便自然回拱了拱手,正是礼部尚书张裕。
又有人推举道:“户部侍郎左明,主张社稷,轻徭役,乃国之栋梁,选他,更为合适。”
又一人道:“户部侍郎左明,臣倒觉得不如推荐户部主事胡瑜,审时度势,懂礼懂情,深明刚柔并济的道理,当主考,正是十分适合。”
众臣七嘴八舌的,倒未见明重谋脸色,他只是在那里坐着,却并不表态,不拍板。众臣无觉,只是推荐着自己心目中的人选。
不知过了多久,太阳已升,任众臣举出了无数德高望重,或才高八斗的人选,但帝位上的那个人,仍静默不语,过了不久,便感昏昏欲睡了。大楚朝的肱骨之臣们,如此不懂皇帝陛下的心思,连一旁站着的赖昌都替他们着急。
又过了一会,明重谋已有些不耐烦,便缓缓道:“距科举尚有时日,诸位可细细推选,朕不再理会此事……”
正说着,却听尉迟正大声道:“臣有一个人选,欲推荐给圣上。”
明重谋并没有因为尉迟正打断了自己说话而不高兴。他沉声道:“讲。”
“臣推举,永留年间一甲第三,探花之名的博学之人,如今万兆年间,当朝丞相,”尉迟正一字一字道,“谢、临!”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