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柏林市民是能够在各国占领区内自由活动的。不过,后来随着美苏对抗的升级,冷战的气氛的紧张,为了防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造成东德的劳动力缺失,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
据称,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着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
望着相距不远的那堵绵延数千里。如同长蛇般将柏林一分为二的混凝土建筑,叶伟铭的一双俊眸闪烁着晦涩难明的流光……
“虽然说资本诸位未必是天堂,但如今看来,对面也没有体现出所谓的优越性来嘛!不然,也不会出现这堵建筑了……”撇了撇陷入沉思的叶伟铭。卡琳娜似是意有所指的感慨道。
对于如今世界两极各自的意识形态,卡琳娜远比那些悉心钻研之辈,更加的明了。那种制度更优秀呢?无疑,老马的言论更具煽动性,更符合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但,实际上又如何呢?看到这堵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呵呵,优越性么?”叶伟铭有些自嘲重复道。于制度而言,在叶伟铭看来,并无好坏,关键还在于施行者何人?毕竟,人才是主体!正如华夏这般,一个特色主义,就表明,在强大的民族性面前,这个舶来的主义,如同历史上的佛教般,又被本土化了……
“站住!再跑,我就要开枪了……”突然,一阵德语的呵斥声,打断了二人的谈论。
待叶伟铭与卡琳娜向着声源处望去时,发现在落日的余辉映衬下,几名身着东德军装的士兵,正在追击着几名已经越过柏林墙,逃往西柏林的年轻人。
然而,几名分散开来的年轻人,仿佛未听到身后东德士兵的呵斥,依然全力的奔跑着。
“看吧,区区一面柏林墙,是挡不住东德人对富裕生活的向往的……帮不帮?”卡琳娜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评论道,以证明自己先前的判断。不过,在见到那几名脸上带着兴奋、恐惧、紧张等等激动的情绪时,不免有些心软。
叶伟铭望着几名年轻人,一双俊眸中精光一闪而逝,这几个年轻人奔跑中的步伐、肢体动作,虽然掩饰得很好,但叶伟铭还是发现了对方乃是训练有素之辈的事实。
‘是纳粹么?’叶伟铭心下暗自猜测。
要知道,虽然自打柏林墙修建以来,由东德逃亡过来的人不在少数,但因近些年东德军力的持续投入,已经少有能够从东柏林顺利逃亡过来的东德人了……
除了他背后暗中支持的纳粹,叶伟铭实在想不到还会有那个组织,这般热衷演绎这场“胜利大逃亡”!
“不必了,双方根本不在一个级数!”叶伟铭眯了眯俊眸,淡淡道。
“这不是很明显么,那些士兵全副武装,而那几个年轻人,可是两手空空……”卡琳娜闻言,没好气的说道。
叶伟铭耸了耸肩,一脸的无奈,看来,女人天生就喜欢同情弱者!
“放心吧,那些军人不敢开枪了,毕竟这几个幸运儿已经踏上了西德的领土!”叶伟铭略略解释道。
若是过往,叶伟铭相信东德军人有这个胆量,至于传闻中的那个在东德军警重重围困下,依然顺利逃亡的青年,其可信度有多少,怕是只有当事人方才知晓。
可是如今,苏联那位总书记戈氏,可是全心全意的在谋划着改革,连波兰的“变质”都默许了,还是在乎有多少东德普通人逃往西德么?
果然,事情发展正如叶伟铭预料的那般,东德的几名军人,除了眼睁睁的看着这几个东德青年向西柏林奔跑着,毫无其他动作……
“舆论攻势么?那就让本少爷再送你们一份大礼吧,纳粹!”望着那几名‘劫后余生’的东德青年,以及返回柏林墙另一侧的东德士兵,叶伟铭喃喃自语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