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欢乐土匪闹民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九一章 入沈阳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堂的大司令!”

    肖林不和他争执,笑着岔开话题:“许老板,我还没问你呢,怎么这两天你的生意这么好,眼瞅着都忙不过来。”

    “可不是。咱这个铺子守在十字街口,南来北往的都打这里过,最近归绥城里来了好多外省人,咱这个铺子也客人不断。”

    “噢?都是哪里的外省人?”

    “哪个省的都有,山西、陕西、甘肃、河南,还有山东和安徽。听说那边打仗打得凶,好多人来咱们绥远讨生活。”

    “嗯……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兵危战凶,百姓避之不及呀!”肖林对这场中原大战非常反感。

    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但令人失望的是,政客和军阀为了一己私利大打出手,将宝贵的国力和时间浪费在内战中,等到几年后真的面对强敌入侵,却没有能力阻挡。

    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历史,从辛亥革命突然转成现代国家政治体制,形式上可以简单模仿,思维方式上却难以转变,没有妥协和让步,只有兵戎相见,你死我活……

    无心再吃饭,摸出几枚铜钱放在桌上,许老板拿枞叶粗纸把包子包好,递到护卫手上。

    “肖司令,关内打成这样,老百姓可遭了大罪,要依着我说呀,您干脆带着大兵再走一遭,尽早平定这场叛乱。”

    肖林眉毛一挑:“怎么?你支持蒋先生吗?”

    “那是,蒋先生代表国家政府嘛,山西和陕西就是叛乱。我们老百姓就想不明白了,阎锡山和冯玉祥都那么大的官,为什么一定要开仗,难道不当皇帝就不成吗?”

    许老板的看法代表了当时的民心向背。自民国初建至今将近二十年间,军阀混战不止,百姓人心思定,阎、冯、李起兵反蒋,虽有其个人不得已的苦衷,但在天下百姓看来,他们就是造反作乱。

    回到家中,将小丫丫交还给张思瑜,肖林来到书房处理公务。

    自知疏于照顾,亏欠家人甚多,肖林本想多陪陪妻儿,但是全军上下,一省之民,太多事情等着他处理。

    敲定了两个赴俄考察团的项目,还有一个派往苏联红军的观察组,绥远方面和苏联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好处,所以绥远方面和苏联建立联系后不久,合作的力度和密度都在飞速增长之中。

    苏联的工业基础雄厚,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之处,但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他们的工业体系不够完全,比如电气、通信、仪表等轻工业都是明显的短板。偏偏他们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相关技术和设备都受到封锁,以至于工业发展的速度大受影响。

    绥远方面却和西方世界沟通紧密,尤其纳粹党和罗斯柴尔德家族能量巨大,可以迂回搞到这些技术设备。对于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只靠几项引进的设备难以迅速改善薄弱的工业基础,但对于本来就拥有不凡实力的苏联人来说,这些关键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简单来说,红色苏联需要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绥远方面恰巧起到了这个作用。

    对于绥远来说,可以从苏联方面借鉴的东西就太多了,无论是王惟祖父子的钢铁厂和冶金厂,还是三棵树的军工厂,全都向苏联方面提出了深度合作的要求,从设备到技术,再到人才和管理模式。都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拿来主义。

    在肖林的设想中,绥远方面的工业体系主要建立在军工产品之上,前线和部队需要什么。就开发生产什么,中国还有十几年的仗要打,军工企业大有可为。

    火炮、高射机枪、迫击炮、各种高爆弹药……就是三棵树兵工厂的努力目标。不求精良,只求实用,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尽快实现仿制。

    钢铁厂、化工厂、兵工厂,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就是为将来的战争服务。

    当然,军事方面也有很多合作的机会。俗话说不打不相识,绿脚兵和苏军这一战后。彼此都各自佩服,在肖林和图哈切夫斯基的促进下,两军各派观察组,深入对方军中学习。

    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是两三个小时。肖林一直伏案工作,直到被副官的敲门声打断。

    “报告军长,沈阳方面发来电报,请您出席6月3日之高级军事会议,以及张学良总司令的生日庆典。”

    “噢?公私兼顾呀。”肖林接过电报粗粗看了一遍,心中暗自揣摩着背后的含义。

    中东路战事结束之后。有感于东北军战斗力低下,曾向张学良提出整改军队的建议,张学良也表现得很有兴趣,估计这次军事会议与此有关。

    除此之外,应该要宣布自己的任命,必须去沈阳长住了。这一个月能在绥远专心处理绿脚兵的内务,已是肖林和张学良反复讨价还价的结果。

    “把德源楼包两天,今天晚上宴请政务部门袁金铠主席等人,明天请苏联专家和观察组。”肖林对副官交待道:“还有,通知夫人,准备跟我启程回沈阳。”

    。。。。。。

    火车一声长鸣,离开了归绥车站,穿过草原沙漠和戈壁,向着千里之外的沈阳奔驰而去。

    摇晃的车厢之中,小丫丫早已沉沉睡去,肖林默然望着车窗外飞快逝去的景色,思考着与张学良即将到来的见面。

    那些市井传言并非没有一点道理,从中东路战争之后,肖林在东北军中的威信迅速上升,和张学良之间的隔阂也在不断加深,要不是有其他顾忌,少帅也许真的下手把自己拿下了。

    虽然和张学良之间的关系敏感,肖林却不愿和他翻脸,内斗只能造成消耗,有百害而无一益。扶不起的阿斗也要扶,“九一八事变”应该不远,只有张学良才能领导整个东北军。大多数中国人都像那个朴实的许老板,不认什么主义,只认忠奸善恶,肖林如果和张学良分道扬镳,甚至取而代之,肯定难以得到东北三千万父老的拥护……

    就在肖林的列车驶过张家口的时候,另一辆火车驶入了归绥车站,在曲南杰的热情迎接下,一群苏联军官走出了车厢。

    来到绿脚兵军中参观访问,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明白了为什么会败在这支军队手中。

    作战室中,中苏两军高级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