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河南,努力争抢地盘。
明眼人都看出,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派出梁汝舟来到东北,对张学良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不过少帅这回非常冷静,也采取了两面应付,静观其变的策略。
虽然没有把张学良拉入反蒋阵营,最起码也要让少帅保持中立,张学良能给出这么个态度,梁汝舟就算不辱使命。
除了坐拥三十万大军的张学良,肖林也引起了阎锡山的注意,绿脚兵十万人马,战斗力强悍,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肖林兄,二次北伐结束后,蒋中正日趋跋扈,为一己之权势置国家民族利益不顾,粤汉分裂,三全异议,理论各执一端,祸变相继不惜,令人慨然。”
梁汝舟不愧说客出身,一旦提起政事,长篇大论,出口成章:“国家糜烂至此,百帅痛心不已,本想礼让为国,与蒋公共息仔肩,完成党事国事之决议,如有跋扈军人违抗国家命令者,再以党国元勋身份负责纠正。可惜蒋公不明百帅之苦心,贪权恋位,毫无解决时局,担负国家的诚意……”
幸好肖林这两年苦读经史,总算听懂了梁汝舟半文半白的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国家羸弱,时局动荡,人心思变,这种情形下只有下野,才能维持党内团结,解决困境……
简单来说,就是阎锡山出了一记狠招,拉着蒋中正要求一起下野,结束个人独裁和军人干政,这种政治伎俩蒋介石当然不会上当,根本就没理阎锡山这个茬。
“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冯焕章、李宗仁都有联合抗蒋之意,七十万大军不日将举起义旗,一扫蒋氏新军阀,肖将军,你可有什么想法?……”
两个月后,过了农历新年不久,原北伐军二三四集团军(就是冯玉祥、李宗仁和阎锡山的部队)将领五十七人,由鹿钟麟领衔发表联合通电,拥戴阎锡山担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联军讨蒋。
同一天,冯玉祥、李宗仁分别宣誓就任,中原大战爆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