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嫡女吉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二章 奇缘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看着眼前的文竹,陶氏的眼晴渐渐变冷,浑然不觉自己的语气不复刚刚和蔼,“老爷说的是,果然很像!”

    “二伯父二伯母说的可是、可是大堂姐么?”文竹细声细气的抬起头来,尖尖的下巴,小小嘴巴,让人不由心中生怜。

    霎那,连陶氏都觉得自己的眼睛刚刚看错了,这个女孩子唯唯诺诺的,跟那个扫把星的清高孤傲简直是不能相比。庄崇礼更是叹了口气,挥了挥手,让众人退下。

    与文慧一同出了院子,却看到不远处站着的文淑,她冲自己轻蔑的笑笑,好像笑自己没有学像,让庄崇礼失望了。文竹也冲她一笑,眼神中透出一丝孤傲,惹的文淑一愣,转眼文竹已随着文慧走的远了。

    是夜,庄崇礼将一封书信仔细的折起,在书架上看了一遍,取出一本杂书,随手放了进去。这才揉了揉太阳穴,缓步出了书房,早有机灵的书童提了灯笼上前带路。

    进了主院,陶氏已将洗澡水放好,近一年多以来,庄崇礼极少进陶氏的院子,若不是去哪个姨娘处,便是在书房歇息,因而,在小厮过来送消息的时候,还得了陶氏赏的大封。

    梳洗完毕,庄崇礼趴在床上,由着陶氏给自己揉着肩背,低声问道,“四弟妹和两个侄女儿,你是怎么安排的?”

    虽然陶氏并不似万姨娘会说话,也不像白姨娘会揉捏,但不得不说,她这个主母做的实在不错,不止是家里的事情管的清楚,官场上的门道也是知道不少。她是前任礼部尚书陶大人的庶女。陶大人虽然已经于数年前没了,但其两个兄长还在朝为官。自不可小窥。

    听到这话。陶氏微微一笑,手上的力道也轻了许多,“妾身觉得四弟妹既然是来送嫁的,自然要帮衬一把。这两个侄女么。听说倒不曾许配人家……老爷的意思是?”

    庄崇礼身上一轻,心中暗道。还是白姨娘的手劲最合适,嘴上不由出了口,“太轻了。使点劲。”

    陶氏一边咬着牙用了吃奶的力气去揉。一边听着庄崇礼的训话,“那嫁的是什么人家?先打听打听,别亏了才是。”

    “老爷、老爷放心,四弟妹说是罗家,罗家虽比以前要落没了许多,但也是大家大族。”哼唧哼唧的使着劲。陶氏说起话来也费力。

    突然身上一痛,也不知道陶氏按到哪里去了。庄崇礼不耐烦的道,“好了好了,别按了,早休息吧。”

    陶氏松了口气,连忙起身去收拾,只听到庄崇礼在屏风内嘱咐着,“既然是罗家,那这些事情你便自己看着办就是。两个小姑娘都是一表人才,可以帮着相看一二。但那文竹的亲事,要慎重一些,切莫着急了,老太太嘱咐了,文竹是三房的女儿,不好长扬。”

    听了这话,陶氏随便收拾了一下便又进了屏风,“老爷,那文竹长的不错,又无娘家帮衬,您看若是送于哪个殿下……”

    庄崇礼的眉头一皱,“她的身份,最多也就是个侍妾,有何用处?”

    “老爷说哪里话,侍妾怎么了,若是那人得登大统,说不得就是贵人妃子,咱们见了也要磕头的。”陶氏的话说庄崇礼有些心动,做侍妾自然不会张扬,就算是罪臣之女又如何?而且他现在正在巴结太子,若是文竹讨了太子的欢喜,自己也升官有望。若哪日太子登了大位,他也是皇亲国戚了。

    话虽这样说,但怎么说自己也不过是个二伯父,若是想把此事办成,少不得要想想法子,最好是太子殿下主动来要,这样跟老太太也有个交待,他也不是性急之人,只吩咐陶氏道,“此事先不用着急,若是能攀上罗家,也是件好事情,你好好的帮着弟妹把事情办了。”

    庄家的客院里,几盏油灯之下,汤氏轻声唠叨着,今儿报信的人回来,只说人还未到京,只好先等些日子,待人到了再作打算。

    “那罗氏是京中第一大家,虽说如今不比从前,但也是大家大族,我那小妹妹可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只因我那小叔叔曾在家乡遇着一个过路的客商,那客商被劫匪抢了,身无分文,又惊的大病了一场,是我那小叔叔心善,将人送到医馆,又接到家里养了半月,送了盘缠路费。也不想他家回报,只是做个善事罢了,谁想竟是罗家的人。”

    文竹听的有趣,仔细挑了挑渐暗的灯芯,笑嘻嘻的道,“果然是善有善报啊!”

    “那后来呢,是因为要报恩,才结的亲么?”文慧脸上有些不悦,她想起了自己的事,大老爷庄崇义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一句话便定了自己的终身,也不管自己愿不愿意,如今嫡母又被拘,自己能不能另外找人家也不能确定,这事还要看庄崇义的意思。

    汤氏却是越说越高兴,她摇了摇头,带了些羡慕的道,“那时其实并不知道他是罗家的人,只知道是个有些身家的商人。我家好逮也是书香传家,并不愿意将女子配于他家。”

    “那如何后来又许了他家?”当今世人轻商贾,汤家当年也是有些做官,自然不愿意与商人结亲。

    “那人也有趣,隔年带了自家的儿子过来相谢,送的竟不是金银,而是诗书墨砚,那人的儿子见了我那小妹妹,一同玩了半日,竟是赖着不走,那商人便问他,‘你可愿娶这妹妹做媳妇啊?’他竟点头,我那小妹妹竟也跟着点头。于是那商人便留了一块玉佩,只说十年之后来娶。我那小叔只当成个笑话,没有想到,小妹一及笄,便前来提亲了,这时才知道,竟是京中的第一大世家。”

    “说来,我出嫁之时,我那小妹妹还不足一岁,上回见着她,已是十三,出落的那个标致。只盼着那人的儿子能够记得当年的情份,好生待我那小妹妹。”汤氏说着竟湿了眼眶,她也有二年没有回娘家,如今借着送亲,也能见见娘家人。

    取了帕子擦了擦眼框,汤氏这才醒悟,“瞧我,说着说着竟哭了,今儿个把你们叫来不是说这些的,过些日子,定然要去见人,让你们知道知道这京中的事情,也能心中有数。”

    接下来,汤氏便把这罗家的事情说了个大概,罗家的事情说的很琐碎,文竹并没有全都记下,只记得那罗家以前是做车行生意,而后又增加了饭庄酒肆,再后来,这饭庄的生意比车行的生意做的要好,于是,罗家车行便渐渐少了,一说起罗家,便知是那开饭庄的罗家。

    罗家虽是家在京城,但族里在京城做官的却不多,最繁盛的时候已经过去,如今的罗家已经贵气大减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