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百味人生杂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帝王节俭二三事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节俭是中国自古至今的一种美德,在人们眼中也许认为古代皇帝生活都比较奢靡,其实不然,不信,你来读读这篇文章了解一下。

    宋朝的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出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登基后杯酒释兵权,大权在握,最终统一了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

    宋太祖虽然身为皇帝,但生活十分节俭:皇宫里的窗帘是用很便宜的青布做成,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又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古代帝王中十分难得。赵匡胤的内宫是历朝历代最简朴的,宦官只有50余名,宫女也只有200多名。即便如此,他仍认为太多了,还遣散了自愿出宫的50余人。赵匡胤称帝后,北汉政权尚未统一进大宋版图。在一次御驾亲征攻打北汉的途中,正逢七夕节,赵匡胤送给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千钱为一贯)。有一次,永庆公主觐见父亲,她穿着一件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的新外衣,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谁知赵匡胤一见到她就说:“把这件衣服脱下,以后别再穿了。”公主听到很不理解,撅着嘴巴说:“我是公主,为什么不能穿?”宋太祖严厉的说:“正因为你是公主,穿这么华丽的服装到处炫耀,别人会效仿。战国时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全国上下都跟着学,搞得紫布贵了无数倍。你的这件衣服上面有金丝线、孔雀羽,你知道这件衣服要花多少钱吗?如果别人效仿,全国要浪费多少钱!你的生活已经很优越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赵匡胤不只是对亲人严厉,对自己也十分克俭。有一次,他半夜起来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半天都没有下命令。后来左右问他为何不下令,他答道:“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结果赵匡胤之后再也没有再提起过吃羊肝的事。宋太祖认为,五代十国的国君几乎个个挥霍成性,官吏也跟着奢华,使民间经济贫弱,百姓生活十分疾苦,赵匡胤当皇帝之后,决心改变社会风气,以解除百姓疾苦。他的以身作则果然产生了示范作用,当时的士大夫竞相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很多只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这种为天下守财的精神为当时的大宋王朝积累了不少财富。面对边界强敌威胁,赵匡胤并没有劳民伤财的打仗,而是拼命积累国家财富,以钱买地盘,从而避免双方交战。但赵匡胤对大臣相当大方,如侍中(相当于宰相)范质生病时,赵匡胤亲赐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五千匹,钱两百万;开国元勋赵普有病,赵匡胤又赐银器五千两、绢五千匹。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大宋王朝,在短短十年之内就建立了相当稳定的政权,这不得不归功于赵匡胤独特的治国方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但遗憾的是清朝道光皇帝也像赵匡胤一样提倡节俭,但是那些大臣只是表面装节俭,背地里却十分贪腐,大臣上朝时都身穿打着补丁的朝服,上朝不商议正事,皇帝与大臣或大臣之间谈论的话题多是:米多少钱一斤,哪里买米、买菜最便宜,但是朝中贪腐之风更甚。所以清朝后几个皇帝急速衰落也是在情理之中。因此古代帝王节俭的事足以让后人参详,有的节俭造福人民,有的却遗祸后世,可歌可叹!

    希望大家喜爱我的作品。谢谢!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