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难之际,突然有探马送来军报。
皇甫嵩将军报打开一看,眉毛一挑,顿时猛吃一惊,快步走到地图前再次细细查看。
原来围困颍川的数万黄巾军不知为何昨日突然调转方向,向豫州陈郡方向开拔。现只有约五千黄巾精兵扼住险要关口,驻守在此,围而不打。
另外,不光是颍川这一路。豫州各路黄巾也都纷纷向陈郡方向移动,集结于平城。
这是怎么回事??
皇甫嵩懵了,望着地图,思索良久也难以猜透。
战局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要解颍川之围,此刻乃是天赐良机。
皇甫嵩也来不及多想,立即组织三千精锐铁骑为先锋,向黄巾营寨发起进攻。
同时下令三军,各营步兵、弓兵积极跟进,以为后援;再传令各部、左右护军成扇形展开,前后包抄,力图全歼此地黄巾。整四万兵马全被调动了起来~~~
岂料,黄巾军只留守五千兵马在此围城也是有其原因的。这支黄巾军乃是“太平道”精锐部队,(就像当年老蒋手中那支所谓的王牌,全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的那种)而且眼下还都占有地形优势。皇甫嵩四万大军连日来轮番进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有所突破。
见强攻之下一时半刻难以取胜,皇甫嵩突然心生一计,下令放弃后撤十里扎寨,并将粮草、辎重等移至前部,同时让军士卸下铠甲、散放军马、放松戒备~~~
众汉军兵将大惊,皆不明其意。
而此地黄巾军头领孙荣虽骁勇,却拙于谋略。见到此般情形,暗自欣喜,料定汉军连日进攻不利,全军疲惫,军心涣散。于是,当夜亲率小股部队分作两路前来劫营。
是夜,孙荣领军突袭杀进辕门一看,谁知这里竟是一座空营。孙荣大叫不好,知道中计,急忙下令撤退。
但此刻早已杀声四起,哪里还让他撤得出来~~~
只见四面八方汉军如潮水般涌来,后路全被截断。
一夜混战,孙荣被斩。五千黄巾没了主帅,顿时全军溃败,所有精锐几乎被屠戮殆尽。
颍川郡,在被围困三月后,终于得到解脱。
面对一片狼藉的黄巾营地,皇甫嵩却无半点欣喜,心中暗自忖道:
此战虽胜,但毕竟是在兵力上大占优势,以多胜少,连攻数日,施以巧计方才大获全胜,实在是有些令人汗颜。
若不是此前黄巾分兵转攻陈郡,只怕胜负难料。但这支黄巾偏师为何要分兵陈郡呢??此举实在是有悖兵法常理,着实蹊跷~~~~
正思索间,忽然又闻军报:
朱儁统兵攻陈留,交战几次,由于敌众我寡,战不利。现与黄巾主帅波才在长社对持。
长社,地处嵩山以东、荥阳以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长社失守,黄巾军势必叩关虎牢,直接威胁洛阳。更何况这波才乃是张角麾下有名的悍将,他所领的这一支才是真正的黄巾主力大军,兵力约有三十多万。
皇甫嵩大惊,立即下令全军向长社开进,增援朱儁。
朱儁,字公伟,会稽上虞人。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为人好义轻财,赢得各方赞誉。后被举为孝廉,黄巾前升任兰陵令,为政有异能。
自黄巾爆发以来,他与皇甫嵩分别拜左右中郎将,各令一军同讨黄巾。然皇甫嵩解颍川之围,他这路攻打陈留却失利,败退长社。
三日后,皇甫嵩领兵来到长社城中。寒暄过后,朱儁简要介绍了此前战况,承认自己作战失败。
“公伟不必自责。贼兵势大,兵锋正盛,胜败乃兵家常事。”皇甫嵩安慰朱儁说道:“如今我二人合兵一处,坚守此地,伺机而动,战局或有转机。”
朱儁微微一叹说道:“听闻将军日前曾在颍川大破黄巾,令贼闻风丧胆。今得将军引兵增援至此,儁定能重拾信心,剿灭贼兵。”
皇甫嵩神情略显尴尬,说道:“说来惭愧。。。。。嵩能解颍川之围,实属侥幸尔。”言罢,将黄巾分兵攻向陈郡一事告诉了朱儁。
朱儁也大为惊讶,与皇甫嵩一同走到地图前仔细研究起来。黄巾此举究竟有何所图?难道是陈县?新平?武平?柘县?阳夏?扶乐?长平?
两人瞪大了眼睛,不时的在地图上指点着每一个县城,片刻后又摇头加以否定。
据探马回报,贼帅程远志领兵近十万,屯兵平城,这是要打哪里呢??
朱儁看了半响,突然指着地图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黑点说道:“阳县!!!定是阳县~~~贼兵此番调动,几乎是集结了豫州所有兵力于平城,必是图谋此地。没错,就是阳县!!!”
“阳县??”皇甫嵩心中一震,望着地图,第一次开始对自己能力有了怀疑。
“此弹丸小城,又非险要重地,竟值得动用十万兵力而攻之??这黄巾主帅意欲何为??”皇甫嵩自问道,心中大惑不解。
“这~~~”朱儁也很纳闷,小声嘀咕道:“若非图谋阳县,贼兵如此调动。。。。。。。。将作何解释??”
皇甫嵩又将地图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暗自道:难道真的是阳县??这黄巾贼兵兵锋正盛,大有席卷之势。可若非为此阳县,这十万大军跑到这山沟沟里去干什么??
两人琢磨了半天,朱儁又缓缓说道:“这阳县虽地处偏远,但。。。但。。。但。。。”他卡壳了,想破脑袋也解释不出这怪异之事,只好呆呆的看着皇甫嵩。而皇甫嵩也是一脸茫然的把他看着,两人大眼瞪小眼。
又隔了好一阵子,朱儁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开口问道:“将军可曾听闻过这阳县县令周浩、周正明?”
“周浩?周正明??嗯,略有耳闻,传言他是前汉降侯之后,受乡人拥戴而窃居县令官职。但所知不详。”皇甫嵩长年在北地任太守,于中原人物知道的不多,特别是阳县这种根本排不上号的小地方。
“呵呵~~是了,定是如此。”朱儁嘴角上翘,两眼放光,微微笑道:“听闻此人乃一奇士,有经天纬地之才,被誉为‘当世神人’。此人在阳县为官三年,革弊立新、大建各式工厂作坊,专门制作各种世间少有的稀罕玩意儿。将一贫瘠小县治理得繁荣异常,金银满仓,其治下百姓无不歌功颂德。”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