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937年元月5日,是高台县革命历史上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又一次主持召开群众大会,杨克明主任宣布:即日起,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成立。经高台县各界群众推举,原高台县国民政府新坝区区长知名人士许青年任苏维埃高台县政府主席,白希斋任副主席。
许青年,高台县新坝乡上坝村人,上世纪50年代初因病去世。他是当时新坝地区思想比较开明的人士,许青年非常同情家乡的贫苦农民。1936年夏,地处祁连山下的新坝地区大旱,当地农民所种的庄稼几乎绝收,纷纷提出减免相关赋税请求。老百姓的这一要求得到时任新坝区区长许青年的支持,遂带领乡亲代表来到当时的国民党高台县政府请愿。许青年的这一积极做法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但其行为却引起当时政府县长的极为不满,老百姓的请愿不但没有被满足,许青年也被撤销新坝区区长职务,调到国民党高台县政府工作。
红军攻下高台城后,许青年接受了工农红军的政治宣传与主张,积极协助红军开展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效,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推选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主席时,当地的老百姓也没有忘记他,许青年才选举为苏维埃高台县政府主席。对此,许青年非常激动,他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一定在红五军政治部的坚强领导与支持之下,积极带领高台县的父老乡亲做好工作,坚决与工农红军一起抗击马匪军的进攻。
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得到了高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这一天,部队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又做出决定,再次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群众,城里的居民们欢欣鼓舞,对中国工农红军的称道不绝于耳。为了进一步消除老百姓对红军误解和疑虑,根据群众监督揭发,混进贫民救济委员会的坏分子王天佑,被押上会场。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当场宣布了王天佑贪污为红军筹集的物资,敲诈百姓的种种罪行,开会的人们非常愤怒。在群众的一片声讨中,王天佑还想狡辩抵赖,但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他彻底蔫了。会议结束后,王天佑被镇压。全城百姓人心大快,乡亲们亲眼看到红军真的在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的确像杨克明主任讲的一样,红军是天下穷苦人的队伍,苏维埃政府才是老百姓自己的政府。
红五军创建根据地的工作进一步得到高台人民的大力支持,各项工作红红火火展开,全军指战员全力投入到守卫高台城的战斗任务当中。也是这一天,中革军委主席团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及军政委员会:甲、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乙、全军集结于二、三点,一天左右行程能集中作战,大力训练补充,伺机消灭敌人。丙、全靠你们自己团结奋斗,取得胜利,不要靠任何外面的援助。
红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与政委陈昌浩接到中央军委电报后,认真分析了部队目前面临的情况与困难,并于1月6日致电军委主席团,报告西路军实力和行动方针:(一)西路军实力:五军仍四个团,每团约八百人,骑兵团约百余,内有新兵约一千;九军只三个团,每团约八百余,骑兵团一百五十余;三十军六个团,每团约六百余;骑师约三百余骑。弹药极少,刀枪甚缺,此次由永昌行军,共减员八百余。(二)此地村落尽是堡垒,分兵即不能灭敌,集结则粮食问题易被敌困,攻则伤亡甚大,所以补充训练事实上不易做到。(三)近来各方情况此间甚不明,究竟整个战略企图如何,西路军基本任务怎样,据历次来电变更很大,致西路军遭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并影响到今后行动。(四)来电所谓不依靠任何外力,是否包含远方与统一战线,究竟前电所称远方货物到达时间是否属实,抗日联军方面目前对“二马”有无可能争取。(五)西路军以现有力量,可以在此争取必要时间,准备以全力接近远方。(六)负完成任务使命,但停此太久消耗实力,全靠自力不能解决“二马”,奠定抗日后方。如必须先机或同时完成奠定抗日后方的任务,既不能希望任何外力援助,则建议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如何速示。
电报发出后,临泽倪家营总部的两位红西路军最高指挥在焦急地等待着中央军委的指示。而红五军董振堂军长与杨克明主任对此并不知情,政治部则在杨克明主任具体指导下,继续协助刚刚成立的高台县苏维埃政府工作。1937年元月7日,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所属的苏维埃东街政府,苏维埃西街政府也相继成立。东街政府设在县城文庙万寿宫,主席张正富,成员5人;西街政府设在城隍庙圣母宫,主席由陈锡福担任,成员7人。
东西街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结束后,紧接着成立了抗日救国义勇军甘肃第五路军司令部,司令白希斋,下设义勇军第一团和通讯排,团长贺瑕龄,排长李浩,红五军攻占县城后,被俘民团壮丁中有300多名不愿回家,要求参加红军,经审查,被编入抗日义勇军。
高台县城内外的广大群众,在两级苏维埃政府的具体倡导下,积极参与开展支援红军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县城大商号及城附近东湾、高地等村的一些富裕户向红军献粮活动搞得热火朝天。
这天的早晨,东街政府主席张正富把筹办儿子结婚的事给老婆交代了几句,就急急忙忙走向住在西街的陈锡福家。昨天他就和西街政府主席陈锡福商量过,春节期间要搞一次慰劳红军将士的军民联欢活动,只是还没想出具体的做法。
张正富来到老陈家的街门前敲了两下,门是陈锡福的小女儿打开的。
“春花,你爹在家吗?”
张正富粗声粗气地问话,早已传进屋里烤火取暖的陈锡福耳朵,他急忙走出屋子:“老张,这么早过来啦?”
“我哪有你消停,昨天说的事想出好点子没有啊?”张正富心急火燎的样子。
“着急什么?我正在家想着呢!”陈锡福办事总是不急不慢的老习惯。
“听杨主任讲,红五军的将士们大多是从南方的江西一直打到我们这里来的,已经两年多没过个好年了,我们得想办法让这些南方的娃们大年初一吃上一顿白米饭,你看好不好?” 大冷的天里,张正富还没走进陈锡福的屋里,就说出自己的想法。
“天这么冷,还是到屋里细说吧!”陈锡福拉了张正富一把,他才跟着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