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报告小说豪情英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

    时间追溯到1936年的10月,收获的季节即将结束,忽然间,战马嘶鸣,军歌嘹亮,无数红色的军队好似从天而降,它犹如午夜的闪电,划破了浓重的黑暗,搅动了山乡的凄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难曲折的长征,终于在甘肃会宁实现三大主力会师。实现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不仅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也是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心愿。尤其是屡历险境,迭遭危难,备受艰难困苦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更是殷切盼望着红军早日会师。毛主席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会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甘肃省中部。这里地形复杂,丘陵沟壑纵横起伏,曾经的黄土高原,被千百年无数次风雨袭击、剥蚀得只剩下了一道道的山梁,其间也有少数基岩在低洼中突起,犹如坚毅的会宁人臂膀,并昂起倔强的头颅,凝望着远方。

    10月9日,当阳光洒满山川时,会宁这座古老的山城立即热闹起来,全城披上了艳丽的节日盛装,五颜六色的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千年古城第一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西城门两层飞檐挑角的阁楼上,一面面带有镰刀斧头的红旗迎风招展,一队队英雄的红军队伍,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从这里进入会宁城。那波澜壮阔的场面,令一个个经历了千辛万苦的红军指战员兴奋不已。他们挥舞旗帜欢呼奔跑、相拥、跳跃,既有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又有意外相见的惊奇,有喜极而泣的激动,又有兴高采烈的呼喊! “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昂扬和豪迈,呈现在英勇无畏的红军指战员一张张笑脸上。

    此刻,一位身材消瘦,双目炯炯有神的红军指挥员正骑一匹大青马从会宁城西城门下通过,身后紧跟着五六位骑战马的红军指战员。他,就是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经过了一年多的长途跋涉,总指挥徐向前已经没有一套像样的军服,他身穿的一套灰色土布军装多出已打了补丁,不过仍然是干干净净。腰间扎着一条牛皮腰带,八卦帽上的红五星闪闪发亮,这更展现出徐总指挥英勇果敢,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原名徐象谦,字子敬。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1917年因贫困失学,当过杂货店学徒。1919年春考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进步活动。1921年毕业后曾在阳曲县和五台县河边村任小学教员,期间,因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反封建思想,被校方辞退。

    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9月被编入孙中山卫队前往韶关参加北伐誓师。毕业后留校任排长。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由党组织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活动。1925年春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后到国民军第2军第6混成旅任教官、参谋、团副等职。1926年11月到武汉后,任南湖学兵团政治指导员。4月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队长。曾率学生队参加反击叛军夏斗寅部,后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任司令部参谋。

    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被中共中央军委派赴广州,在工人赤卫队中任第6联队队长,秘密进行起义的组织工作和军事训练。广州起义中率队苦战3昼夜,后转往海陆丰地区,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4师10团党代表,4师参谋长、师长,与彭湃等领导开展东江武装斗争。

    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军委派往鄂东北,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副师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弱小的红军挫败国民党军队发动的3次会剿,歼灭大批地主武装,扩大了武装割据地区。同年11月,与31师党代表戴克敏共同总结鄂豫边斗争的经验,起草《军事问题决议案》,提出领导边区武装斗争的方针,运用集中作战与分散游击、号召群众参加红军作战、敌进我退和敌退我进、采取跑圈的形式等游击战争的原则,使鄂豫边红军的建设和游击战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指挥徐向前看着如潮的人群,神色凝重,红四方面军艰难曲折的历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1932年10月,由于当时敌人的强大和张国焘战略指导的错误,红四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主力2万多人被迫撤出鄂豫皖苏区。在向西转移中,因敌众我寡,四面受敌,在鄂陕边界漫川关陷入困境。他坚决反对张国焘提出的化整为零、分散打游击的错误主张,果断指挥部队集中突围,转危为安。随后,他指挥部队翻秦岭,涉汉水,越过大巴山,历尽艰苦,行程1500余公里,连续击破国民党军10余万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地进入四川通江、南江和巴中地区,开辟了川陕苏区。1933年2月起,采取以逐步收紧阵地为特点的运动战战法,取得反“三路围攻”的胜利,随后又指挥仪南、营渠、宣达等战役,并与王维舟率领的川东游击军会合,红军由入川时的1。5万人发展到8万余人,川陕根据地人口达400余万。1933年11月~1934年8月,指挥所部抗击国民党军20多万人的“六路围攻”,采取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待机反攻、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取得歼敌8万余人的重大胜利。1934年2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在参与领导开创鄂豫皖和川陕苏区的斗争中,徐向前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人民军队的指导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红军的政治建设,主张大力加强对士兵的阶级意识和土地革命教育;倡导红军内部发扬民主精神,发挥士兵委员会的作用;主张从严治军,把爱护士兵与严格管教统一起来,把民主与纪律结合起来。和红四方面军其他领导人共同制定了不拿穷人一针一线、对穷人态度要和蔼、积极宣传红军主张、获得物资要先顾伤员等10项军纪。并根据各部队的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出一批各具进攻、防御、夜袭、追击等战术特长的“拳头”师团;注重部队的作风建设,并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培养锻炼了红四方面军“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于夹金山下,由于张国焘干扰,又于9月在茫茫草地中痛苦地分离,经过一年的艰苦转战,今天又在西北黄土高原的会宁城胜利会合,他怎能不激动。就在徐向前总指挥沉情于这欢乐热闹的场景时,红四方面军政委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