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节:那些年那些事----17
昨天齐德礼去过了古大娘家,是他在家听说古大娘的不幸后,放下行李第一个要看的人,妈妈的好朋友、好同学____王芝秋阿姨,他也叫她古大娘。
他见到的王芝秋阿姨古大娘,躺在肮脏的炕上痛苦表情,历历在目。
她的每个眼神,都像似向人们发出求助信号,但还带有一些心灵中遣责与愧疚。虽然她不说,但从她表情上看,她在默默忍受那种心灵折磨与痛苦……”
齐德礼看着杨烨问道:“哎!杨烨兄弟,咱聊了一夜,不知不觉中天已大亮。烨子兄弟,假如你不困不累的话,咱俩这就去古大娘家!”
杨烨伸一下胳膊,打个哈欠后立马来了精神说:“好!齐大哥,咱这就去古大娘家,让她辨认一下报纸上这位古丽,是不是她遗弃的小丽?然后咱哥俩……,……”
八十年代初期,农村青年也有好样的,并不都象老少辈风水先生一样人。也不都是懒惰成性、或浑蛋,还是好人多……
沙坡村象齐德礼和杨烨这样青年,极具代表性。他们总是满腔热情的对待身边人与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齐德礼刚退伍就听妈妈说起古大娘的不幸遭遇,又遇到多管闲事的杨烨,带回来一背兜报纸,两人看完小丽不幸身世与遭遇后,非要弄出来个水落石出……
齐德礼忘了是昨天才退伍回家,这一夜未归。二老虽然知道是儿子去了杨烨家,也知道他两人唠的没完没了,然后去送杨烨。一定是在杨烨那里唠一夜,但也是放不下心。毕竟是刚回家,亲朋好友来看他又都扑了个空……
两人走到齐家院前时,齐德礼朝正在扫院子老爹喊一声:“爹,让我妈多做一个人的饭,一会儿让杨烨兄弟在咱家吃早饭!我们俩去看一下古大娘。”
齐老爹抬头看看儿子,并没忘了扫院子,和儿子喊了一声:“你小子回来也不招家,快去快回,你妈做的打卤面!时间长了就不好吃了!”
齐德礼笑着大声回答着:“爹,我们很快的,看一眼古大娘就回来!”
齐德礼在自己家门口,又向院里起早收拾卫生老爹说:“爹,我和烨子去看一下古大娘,稍后我们俩回咱家吃饭,上午去一趟平江。……”
齐老爷子还是没有放下手中扫把,自己和自己唠叨:“一出去就五年,回家了也抓不住人影,闲事还不够你管的了呢……,……”
齐德礼知道老爹是不高兴,自己刚回家就不在家陪二老也是欠考虑。一走四五年,回家东走西串不对劲,但这也是赶到这份上了吗。
齐德礼拍一下杨烨说:“走吧兄弟,到古大娘家尽量少占时间。刚才你也看到了,老爷子生气爱叨叨,我妈要是生起气来呀,三天五天不吱声……”
古大娘家的房子院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沙坡村属一流。红砖迎面土坯墙,平房起脊压的石绵瓦。古义昌在世时是一位农村过家好手,走前把生活中大事的房子和院子,都收拾的妥妥当当。
西院是老二古义文,也就是古丽生身之地。
房屋院落比大哥的还好。可惜呀,让风水先生王茂林唿悠的:房下压着太岁,又有什么什么朱雀宿星官、黑沙神等等护驾!十几年愣是没人敢住进这座凶宅、鬼屋。王茂林的嘴何等历害,可想而知。
说来也怪,没人住、没人修缮的房屋院落,十五六年一点也不走样。越是这样,屯里乡亲越是没人敢踏进半步,越是没人敢靠前。
再西院是老三古义田,听说东院二哥屋与院属于邪院鬼宅,吓的弃家而逃,也搬走十多年。他的三间房可就没那么幸运,塌了一间半。
齐德礼拉着杨烨的手在街道上,站在古家三兄弟大门口,看了一大阵古氏三兄弟住宅院落,心里无限感慨。
自言自语说:“王茂林害人不浅呐!唉!走吧烨子,咱进屋去……”
齐德礼心里明白风水先生王茂林是祸根,可是又抓不着他什么把柄。恨这样人,但又不知道,和这路人怎么斗下去?才能不让他那破嘴再害人……
两人到了古义昌老伴王芝秋家里时、邻居家汪大婶把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比风水先生在家时屋里象猪圈一样的没法比。
汪婶是和王芝秋那一茬人同年代姑娘,人好,心术也正,非常和群。这次她们十几个好姐妹轮班照顾王芝秋,是她提议的,由她执头班。
汪婶就是第一卷里提到的,和启三给杨春旺站岗的汪东海母亲。
古大娘的三大间房中间开门,进屋就看到灶台上正用小电饭煲熬着粥,汪婶正忙着给古大娘煎鸡蛋。看到她那份情义,齐德礼和杨烨非常感动。
王芝秋原来的十几个姐妹们;在汪婶安排下,每人一天一夜,昨天是头一天。就由汪婶开始,坚持到风水先生回来为止。
朋友,请您点击下面红色的【推荐此书】【收藏此书】按钮,是给作者的写作动力!田园风光谢谢您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