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过后,冲着咱们苏记的善举,店里的生意不红火也不行。”天翔一直是个聪慧的少年,头脑转得比天明不知要快多少倍。
“不错,交给你们两个一个重要的任务。让各个州的店铺门口专人负责募捐冬衣和棉被等旧衣服。”晚渝想得更长久,这次灾情会延续一段时间,虽然现在里冬季还远,但是必要的防寒措施还是要准备的。“凡是募捐的大户,每天在店铺门口都贴上名单表扬宣传。”
这些招式也是跟现代学习的,按理说,应该用些用处。
古代虽然没有手机互联网之类的,但是晚渝却让夏侯吕帮助建立了很完整的情报消息传递系统。驯养的信鸽也厉害,目前来说还没有出过错。晚渝吩咐下去的消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出去了。
秦州、钦州的联络点受到命令后立刻就联系上了云风扬,三王爷是皇上太子派出来赈灾的。云风扬听了苏记的人陈诉的各种安排及缘由,真是感叹万分。从心中信服晚渝的安排。
“立刻传令全城,如厕要有专门的地点,而且每天派人专门负责清理。喝水,也建立专门的供应点。任何人不得违抗命令。”云风扬是军人出身,身上自然带着煞气,这样威吓人是很有效果的。
太子赈灾的第一批粮草已经到达了城中,受灾的村民按照每人一个月三十斤的标准领取。
晚渝城外的庄子是用水泥玄铁制造的,所以,大地动并没有伤到这里的根本。但是城中店铺和院子也倒塌了,伤员已经回到了城外的庄子静养。能扒拉出来的物资也尽量拉了回来。
天成、月白、天青四兄弟带着粮草、医药郎中等赶过来坐镇指挥。
“这里的粮食储备怎么样?”天成沉稳地问。
“庄子里收的粮食几乎没有动,收购的粮食除去补给店里的消耗以外也留着没有动。按照东家的吩咐,庄子里的人闲暇下来挖的野菜、晒着的菜干、红薯干、瓜干也都留着了。还有榨油剩下的豆饼、花生饼之类的也都留下了一半。”秦州负责的流言有条不紊地汇报了情况。
“肉干有没有?”天成继续问,晚渝说过了,等冬季到了,这些肉干也是非常重要的。
“储备着了。”
“高处派人建立茅屋和木房了吗?”
“从去年开始已经着手准备了。现在,不少集聚地已经有灾民住进去了。”流言非常佩服晚渝的先见之明。
“那些茅屋和木房没有倒塌?”天青惊问。
“倒了,但是灾民和我们以及三王爷带来的人重新动手将它们又盖了起来。”这样一解释就明白了。有现成的茅草、木料,只要人多,搭建还是很容易的事。
“帐篷发放出去了吗?”
“基本发放出去了。现在留在外面的灾民不是太多,剩下来的就交给三王爷的人处理了。”流言有问必答,看来准备工作做得不错。
“地里都准备着,今天的秧苗一定要多准备了。”天成吩咐,晚渝已经打算将水稻栽培技术贡献出来。如果按照晚渝设想的,这个夏季梅雨季节到来的时候,肯定会有洪灾。那么,种植水稻还是比较合适的,最起码到了秋季大家不会颗粒无收。
第二天,天成和天青带着人就到了城中查看,而天问带着两个弟兄和月白则赶往了钦州。
城中曾经繁华无比的街道已经不复存在,到处都是断瓦残壁,不时看到失去亲人的灾民在哀嚎。期间还伴杂着伤员痛苦的呻吟声。
云风扬正指挥军士将死去的居民用马车清理出去统一焚烧。有的死者亲人不忍心自己的亲人就这样被处理了,死活巴着不放。
军士们得了云风扬的命令就耐心给他们做工作说服,城中到处也贴出了告示,写明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矩。
瘟疫在古代还是很可怕的,所以,再不愿意,最后为了活着的人,人们还是妥协了。
当然为了尊重死者,这些尸体也不是随便一扔就了事,而是很认真地放好在马车的平板上运出去才焚烧了。
天成和云风扬都是认识的,双方也不多话,交接了一下,就各自忙开了。
苏记在很多地方开始布粥,每天灾民到了饭点就可以排队领粥和窝头。而带来的郎中和药材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些少年郎中都是玉流景培养出来的,医术自然无比精妙,让京中跟出来的老郎中都自叹不如。苏家出来的人都很低调、温和,这些少年郎中倒是和老郎中们相处愉快,双方一起合作,每天不停地接待伤患,在百姓中为太子和苏家挣足了名气。
第三日,在后方准备的云倾城、莫清休和安慕辰终于赶过来,云风扬也松了一口气。将这边的事务交接给了三人,自己则带着自己的军士赶到钦州替换太子回京城,毕竟太子的身份摆在那里,京中也离不开他。
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整,这边灾民都得到了稳妥的安置,在这一个多月里,余震不断。人们虽然心中害怕,但是逃离钦州和秦州的灾民却很少。这主要归功于云倾城等人的得力安排和苏家布粥及时。有吃有喝有住的,谁愿意背井离乡,虽然这边的条件是差了一点儿,但是就像苏家说的,灾难总会过去的。
“今天是肉粥和玉米窝头。”负责熬粥的人向过来巡视检查的天青和天问汇报。
“天气热了,一定要注意这些饭食的卫生。”天成检查了厨房,发现这里的餐具和事物还是很卫生的,就放心了。
“流言,让人贴出告示,让种地的农民到苏家庄子领取稻秧,再派人过去帮助他们插秧。”天青吩咐。
这一季很重要,否则的话,又要断粮一整年了。如果这一季稻子收好的话,这边粮荒到了秋季就能截止了。朝廷也下来旨意,免除这边的徭役三年。有了三年时间的修整,相信秦州和钦州就一定会恢复到以前欣欣繁荣的景象。
“好,我这就派人去准备。”流言迅速地找人写好告示贴在了显眼处。
很多百姓看到了告示都兴奋起来,苏家种植稻子,一季亩产千斤已经不是秘密。没有想到在这危急时机,他们会主动将技术交出来,真是大仁大义呀。
有老者就向着青州的方向对晚渝遥遥叩拜起来,以感激她的仁慈。接着,跪拜的人就多了起来,还有的百姓感动的小声呜咽起来。
“你们先回去整好地里,每个村子,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