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节 官渡之战(四)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且不说陆羽那不期而遇、莫名其妙的艳遇了,在官渡,袁曹两家各施奇谋,打得如火如荼。袁绍故技重施,使兵卒掘地道,企图透营而入,曹操见袁绍营中不断有士兵来往搬运土石,对郭嘉说:“此必是袁绍在挖地道,君有何良策?”

    郭嘉曰:“可使士卒绕营寨掘一深堑,灌水以绝地道。操依其计,袁军地道被水浸泡,大半崩塌,地道之事遂绝。袁绍见久战不下,使人往冀州催粮,正欲韩猛率军三万押运粮草五十万而来,袁绍大喜,遣部将蒋奇前去接应。曹操闻袁绍粮草至,使张辽、许褚各率精兵三千,于半路埋伏,见蒋奇军到,大破之,却不见粮草。张辽道:“不好,杀错了,此非运粮之军,可速撤。”

    少时,袁绍闻曹操派人劫粮,使张颌高览率军两万前去增援,会张辽退走,乃回。韩猛入见袁绍,绍大喜,韩猛道:“曹操既知我屯粮之所,今又派人前来劫粮,想必粮草不堪敷用,主公可使人挑战,便可知其虚实。”绍大喜,欲从其计。许攸道:“曹操极善用兵,一计不成,必有准备,今粮草以足,不宜轻动。”袁绍不从,使韩猛率军挑战,曹军高挂免战牌,坚守不出,韩猛乃退。

    许攸见曹操避战,乃入内见袁绍曰:“曹军避战,必是粮尽矣,可使精兵偷袭许昌,曹军必乱,击之可大获全胜。”袁绍犹豫不能决,乃召郭图问计,郭图恐许攸立大功,乃沮其计,绍遂不从,许攸因此愤恨不平。

    相持到十月,曹军粮尽,使人往许昌催粮,操见百姓运转军粮之苦,有退兵意,写信与荀彧,问其计。后史涣押粮至,带来荀彧书信,上曰:“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荧?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数月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荀彧的回信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下级给予上级答复的规范公文体,后世几千年,臣子给君主写奏章都是按这个套路来的——标准的三段式。小学生写作文都知道开头、中间、结尾,为什么?就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首先开头要表明立场,跑出论点。曹操心灰意冷,荀彧就热情高涨,曹操觉得前途灰暗,荀彧就非要说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光说没用,你要有证据啊,所以第二段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二三四排列论据。很显然荀彧采用的是举例论证,以楚汉相争为例,说明当前的形势,论证曹操的优势,鼓励他继续坚持下去。

    第三段就是要给出结论了,荀彧认为现在的形势虽然险恶,比当年楚汉相争时高祖被围荧阳、成皋如何?那时候项羽、刘邦谁也不肯撤退,因为谁先撤气势上就认输了,天下大势就从此不可逆转了。现在您和袁绍已经相持数月了,穷则生变,正是施展奇谋的时候,千万不能放弃啊。

    什么叫军师本色,荀彧不仅是一个合格的战术大师、秀的总理人选、杰出的组织部长,还是一个成熟的战略家,能够准确预判事情的发展方向,而这一类人,通常历史学得都比较好。

    曹操得信之后,遂罢退兵之意,然又相持月余,军食方尽,攸言于太祖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而轻敌,击可破也。”太祖曰:“谁可使?”攸曰:“徐晃可。”乃遣晃及史涣邀击破走之,烧其辎重。

    曹操闻徐晃得胜,语荀攸曰:“虽烧其粮草,然军中乏粮,如之奈何?”

    “今用奇之际,公权且忍耐,不可功亏一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荀攸再有多少奇谋妙计,也不能变出粮食来,用马哲的话来说就是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什么赶英超美,跑步进入**神马的都是如此,经济建设需要的是时间而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就能人定胜天了。五年一换领导,然后所有的项目再重新来一遍,拆了的盖,盖了的拆,这是建设么?所以中国从政的最高智慧就是无为二字,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才是高明的政治家。今天搞突击,明天来运动,那不叫政治,那叫小孩子过家家,过不下去就散伙,这不是政治家,是土匪。

    当然忍耐也是有限度的,人一天不死要吃,不仅人要吃,马也要吃。但是粮食一年只收一次,渐渐入冬,谁家都要留点余粮过年,搞后勤的枣祗、任俊再有三头六臂没办法。不过危机往往就是转机的开始,而问题还是出在袁绍这儿。突一日,袁军哨探截获曹操发往许昌的催粮信,因为这件事情属于高度机密,所以曹操用私人信件的方式直接寄到荀彧处,荀彧自然也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很委婉地告诉曹操,粮草都在博望坡被刘备一把火烧得差不多了,一时半会实在是凑不出来,要不您再忍耐几天,用稀饭先对付着,我这里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总之一句话,要粮暂时没有,撤军绝对不行。由于不能走正式公文渠道,荀彧只能派家仆送往官渡前线,这一不小心走错了方向,被深入曹军后方的袁军哨探给抓住了。

    哨探报给巡营的许攸,许攸见是曹操往许都催粮的回信,大喜过望,急忙持信去见袁绍。不料袁绍看完信之后,冷冷一笑:“这怕是先生与曹操里应外合来赚我吧。”这下许攸浑身如堕冰窟,袁绍见许攸答不出话,将一摞信件往许攸脸上一扔道:“汝做的好事。”原来许攸贪财,而袁绍不能足,故而其家人在冀州多有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的劣迹,被人检举到审配那里,审配自然是公事公办,将许攸家人下狱。袁绍得到审配的报告,正在气头上,许攸一下子撞到枪口上,气得五内俱焚,愤然出营。心中暗道:“袁绍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