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纵然有埋伏,这送上门的一万人马总不能白白放过。再说,就算是诱敌之计,哪有用一万人马做诱饵的,刘备总共才多少人?敢下如此大的本钱?”
“昔日都督也曾与黄巾旧部交手,并未占到上风,不可轻敌啊。”
李典虽然是武将,但性格比较谨慎小心,所以曹操一般派他做副将比较多,偏偏这家伙说话比较直,很少顾及别人的颜面。此话一出,不仅揭了夏侯惇的伤疤,还打了于禁的脸,夏侯惇和于禁所部多是青州军,李典此话摆明说他们带兵无方,打不过关羽。
果然,夏侯惇虽然性格比较宽厚,但闻言也是脸色不善,于禁更是怒视李典,有动手的迹象。夏侯惇毕竟是大将,也顾忌临战之际不能起内讧,忍住气没有发作。“曼城此言差矣,前番是关羽亲自督战的缘故,而我军人数处于劣势,故而与战不利。今次这一万人根本就是散兵游勇,不堪一击。我们吃掉它,然后南下平定新野、博望诸县,切断刘备与刘表的联系,再集中兵力与刘备决战,以扫除许昌的后顾之忧。”
“都督既然一定要战,粮草辎重千万不可大意,可沿淯水缓缓而下,待前方取胜,再进不迟。”
“大谬不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辎重在后,我军如何追击?兵贵神速,汝岂不贻误军机?”一贯在曹操帐下打先锋的于禁也是毫不客气地反驳。
“文则何故冒进?如果攻汝南,当以轻兵奇袭为上;若攻新野,则以重兵缓进为上,一旦战线拉长,刘备军白马义从便有机可趁。”
“你······都督,既如此,于禁请为前部,如不能平定新野,甘受军法。”刚刚在黄河前线力抗袁绍数万大军强攻数十日的于禁根本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于禁本来就带兵严苛,为人又性傲,和骁勇的乐进关系很好,而他俩都对稳重的李典嗤之以鼻。
“好,文则可为前部,某为中军,曼城你为后应,韩浩押送粮草。吕虔率本部人马佯攻汝南,牵制关羽。汝等各自下去准备,明日大军拔营启程。”李典还要再劝,夏侯惇道:“军令如山,曼城不必多言。”李典怏怏而退。
其实真按李典的打法,将主力摆在汝南方向,使得太史慈主力不敢轻易南下,即便是刘备全力北进,也吃不下一万多人的于禁所部。一旦打成顶牛,对于没有后备兵力补充的刘备来说,等于吃了败仗,而这也会严重动摇刘表对抗曹操的信心。可惜,夏侯惇不会这样做,因为他是总督南线防务的大将,作为曹操的心腹,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刘备当然更好,而陆羽抛出去的这一万人的诱饵的确不像是个诱饵,说成是一次佯动倒更加准确。
夏侯惇理所当然的认为在自己重兵压境的局面下,刘备一定会亲自回防大本营,而用一万算不上嫡系部队的黄巾旧部作掩护也很正常。那好,我就顺手牵羊地吃掉这一万孤军,然后以于禁部攻占新野,切断刘备和刘表的联系,把刘备压缩在汝南一隅之地,创造决战的机会。主席曾经说过:战争的最终胜负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能否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从这一点上看,夏侯惇是正确的,可惜,从一开始他就打错了算盘。
用兵之道,在于虚实不定,才能避实而击虚。夏侯惇以为汝南为实而新野为虚,一头撞向了刘备的伏击圈,但是这毕竟是五万多曹军精锐,怎样最大限度地消灭他们,是陆羽接下来要解决的难题。好在罗贯中给他描绘了一场经典战役,可那毕竟是小说。从军事角度上看,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的火烧博望坡简直是破绽百出。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