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徐州失守。现在龟缩汝南,就必须借刘表的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刘表在战略上的进取意图还没有显现出来,当然了,毕竟这个联盟才刚刚成立,还需要一定的磨合期,而北方的袁曹双雄一旦大打出手,大好的机会就在眼前。可今天刘琦的话却清楚地告诉刘备,荆州绝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风平浪静,在乱世根本不存在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如果荆州因为内讧而动乱不止,那么刘备的战略意图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刘备才会不顾饭点,着急忙慌地把几个政治局常委叫来开会。
刘备说完了,按照惯例应该是陆羽第一个发言,但是今天陆军师饭没怎么吃倒吃了一肚子闷气,这会还没缓过来,坐在那一言不发。于是就轮到副参谋长兼作战室主任鲁肃发言。
“主公,依鲁肃之见,刘表不过徒有虚名,并非英主。主公处于漩涡之中,想要独善其身,恐怕已不可得。”
“唉,废长立幼,本就是取祸之道,景升兄岂能不知,不过是蔡氏从中作梗罢了,待我好言相劝,未必不能化萧墙于无形。”
“谬矣,如此蔡瑁必恨之入骨,小人难养,主公不可自误。”鲁肃坚决反对。
“哥哥忒好心,又不是自家事,何必徒惹麻烦。”张飞插言。
“三弟,我等新到荆州,本就是欲借刘表之兵以抗曹操,倘若荆州兄弟阋墙,北伐岂不成为泡影,汉室何日才能兴复?”这话半是说给张飞听,半是刘备剖明心迹。
这是回过神来的陆羽才真正进入了军师模式,历史上刘备真正开始图谋荆州是从诸葛亮隆中对之后,在此之前,刘备是既没有贼心也没有贼胆。没有贼胆很容易理解,刘备没有吞并荆州的实力;没有贼心是因为刘表毕竟是汉室宗亲,刘备一向以仁义著称,一旦撕下假面具,打起了同宗的主意,难免会被天下人诟病。这个问题在隆中对的时候,刘备就提出来了,但是诸葛亮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笼统的说了一句“刘表不久于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这也是隆中对一个不大不小的漏洞,为日后刘备政权的合法化埋下了隐患。
刘备的话半真半假,如果刘表有意北伐,那么作为清流出身的他,未必不能成为中兴汉室的领袖,荆州自然不能内乱;但是如果刘表一意孤行,坐山观虎斗,那么荆州内乱对刘备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趁火打劫,发展壮大的机会。
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刘表究竟有没有北伐的意图呢?这个问题不仅刘备想知道,袁绍曹操也想知道。可惜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刘表始终坚持中立,既不北伐也不降曹,在骑墙派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了黑,也把自己一手建立的荆州基业拱手让给了曹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陈寿在《三国志》正文中将袁绍刘表放在了一个列传里,无疑说明这两个人有相似之处,比如说都偏爱幼子,埋下祸患;都优柔寡断,坐失良机。如果说袁绍是外宽内忌,好谋少决的话,刘表就是善善恶恶,坐而论道。
袁绍看上去礼贤下士,实际对真正的人才却十分嫉妒,因为他们有性格,有主见,这些都是袁绍所不能容忍的,简而言之,袁本初气量狭小,甚至连表面上的容人之量都装不出来。刘景升呢,他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奸臣,但是呢,对于小人不能驱逐,对于贤臣不能任用。也就是善善不能用,恶恶又不能除,所以荆州虽然人才众多,但是围绕在刘表身边的都是一些徒有其表的谗佞小人。刘表生前高朋满座,死后儿子却众叛亲离,报应似乎来得很快,但恶果却是刘表一手造成。
所以当官渡之战时,袁绍曹操都向刘表发出邀请,刘表既不拥曹,也不助袁,就在荆州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看风景,搞得曹操也摸不着头脑。最后郭嘉一针见血:刘表,座谈客耳。这个人只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什么大出息。所以刘表既不想北伐,也不愿降曹,对于自己能力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刘表采取了鸵鸟政策,最后遗祸子孙。
可问题在于,陆羽了解刘表,刘备也了解刘表么?或者说现在的刘备已经看清了刘表的真面目,敢于和他彻底说拜拜么?
“主公,子敬先生所言不无道理,刘景升非建功立业之主也,荆州早晚必属他人,与其落入贼手,不如归于主公。如能兼并荆州七郡之地,足可对抗曹操。”
“汉魂何出此言,刘景升待我如兄长,吾怎可夺他基业,此事万不可再提,等我寻机劝过兄长,再作商议。”
“主公之苦心,陆羽岂能不知。但在下还是那句话,荆州不是刘表的荆州,而是大汉的荆州。如果主公因为兄弟之小义而坐视荆州因为内乱而沦入贼手,那就是因小失大,失君臣之大义。刘表如果有心北伐,主公为何迟迟不将衣带诏出示?”
“刘景升身边必有曹操耳目,万一走漏消息,岂不陷天子于不义,此事容我从长计议。”刘备给陆羽一个“你懂得”的眼神,陆羽也就闭口不言。
夜间,陆羽迟迟不睡,貂蝉几次披衣来看,陆军师都摇头不语。三更过后,刘备果然派人来请,陆羽入密室见刘备,二人对案而坐,案上有一张白绢,正是“衣带诏”。刘备对陆羽道:“汉魂白天所言,备亦深有同感,怎奈此处不是徐州,恐有曹操耳目,故而深夜请汉魂至此。”
“主公不必客气,荆州局面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主公谨慎行事分所应当。陆羽思之良久,有一愚之得,请主公代为指正。”
“汉魂,你自平原相从以来,屡献良谋,你我君臣相知,有话但说无妨。”
“主公慧眼如炬,观刘表其人如何?”
“景升兄虽是仁人君子,但生逢乱世恐非治乱之主也。”
“主公真是厚道人,依在下小人之心,刘表名为盟友,实则暗中提防。一旦河北有战事,他绝对不会与主公一同起兵北伐的。非但不如此,甚至就算蔡瑁抄了我们的后路,刘表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备闻言,仰天长叹。陆羽道:“主公不必烦恼,天下英雄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主公怀王霸之志,纵有磨难,早晚必成大器。”
刘备摇头笑笑,道:“荆州如此基业,景升兄难道就没有勤王之志么?”
“即便有,也不多。如今怕是早已力不从心,荆州兵权尽归蔡瑁,北伐从何谈起?”
“唉,汉魂一语中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