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节 何去何从(三)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邓、梁”四大家族。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是大功臣马援的女儿;章帝的窦皇后,是大功臣窦融的曾孙女;和帝的邓皇后,是功臣邓禹的孙女;顺帝的梁皇后,是功臣梁统的后代。他们集功臣与外戚于一身,势力非常强大。除了马皇后一门,能够自我谦抑之外,其余的几家,都是专横跋扈,显赫一时。而我朝天子自和帝以后大多天不假年,皇子以冲龄继位,则必然会有太后临朝,外戚秉政。等到天子年长,必然要依赖宦官从外戚手中夺权,如此循环往复,使我大汉朝堂乱象纷纭。”

    “唉,我高皇帝斩蛇起义,杀白马为盟,非有功者不得封侯,奈何败坏至如此境地?汉魂之言,备亦常常叹息。”

    “主公,恕羽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始作俑者就是光武皇帝。”

    当然,这话虽然不敬,但刘备也不是什么封建卫道士,知道陆羽自有道理,众人也都不言语,静听下文。

    “自秦始皇一统中原,开创帝制,立三公九卿辅佐朝政,在地方废分封而行郡县,遂二世而亡。高祖承秦制,在中央仍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以分封郡县二制叠床架屋,虽有萧规曹随之美谈,然晚年大杀功臣,导致诸侯权重,诸吕乱政。自七国之乱以后,武帝承文景之治,大刀阔斧改革变法,行推恩令,削弱诸侯;设尚书台,平衡朝政;重用出身贫寒的贤士,而压制外戚,遂开创一代盛世。

    光武皇帝中兴以来,加重尚书台权柄,委以朝政,而三公仅仅坐而论道,尚书官卑而权重,如此内重外轻之势已成,虽然有利于加强皇权,但是一旦皇帝年幼不能理政,或者昏庸无能,则外戚宦官则可以轻易控制朝政。”

    “汉魂金玉良言使备茅塞顿开,凡天下事,过则不及,诚为是哉!”

    “历代兴亡有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主公详察。”为人臣者,只能点到为止,虽然刘备比较缺乏帝王之术,但不代表他没有帝王之范,陆羽只能说到这,该怎么做,要看刘备自己的悟性了。人臣代行君权,除了诸葛亮,没有一个好下场,陆羽也不敢轻易尝试。

    话只说了一半,等刘备揣摩的差不多了,陆羽接着道:“自章和二年(公元88年)和帝即位开始,到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桓帝消灭外戚梁氏集团结束,共七十年,外戚秉政。宦官虽四次夺权,然外戚依然处于优势,然自桓帝延熹二年,也就是主公出生前的那一年,随着梁太后驾崩,桓帝与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合谋,杀掉梁冀,外戚专权结束。此五宦因公封侯,号‘五侯’,各个为非作歹,百姓称之为‘五虎’,五人中除单超封侯后不久死去,所余四侯,越发骄横,时百姓有歌谣云:‘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渐败坏矣。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桓帝崩,无子。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春正月,解渎亭侯刘宏被迎立为帝,是为灵帝。窦太后临朝,太后之父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与大名士太傅陈蕃,共同辅政。窦武与陈蕃起用了李膺等一批名士,准备铲除宦官集团。(东汉三公没有实权,皇帝多以太傅加尚书衔总揽朝政,以示尊贵。东汉除了陈蕃被矫诏杀死以外,所有的太傅都是生前大权在手,死后极尽哀荣。)

    当时是也,宦官党有侯览、曹节等,他们任用私人,败坏朝政,为祸乡里,如侯览曾夺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土地一百一十八顷;其兄谋财构陷无辜,聚敛上亿的财富。相对而言,外戚一党的窦武等人却比较清正,因此贵族李膺、太学生郭泰、贾彪等人与外戚一党联合,对宦官集团进行激烈的抨击。这些人通常被称作士人,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清流。他们品德高尚,时称君子,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三君指窦武、刘淑、陈蕃三人,为‘一世之所宗’;八俊指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八人,为‘人之英’,即人中英杰;八顾指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步八人,为‘能以德行引人者’;‘八及’指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八人,为‘能导人追宗者’;‘八厨’指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八人,为‘能以财救人者’。朝中正是有了这批清流,才能败而不乱,勉强维持。

    直到党锢之祸,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其中就有主公的老师卢子干先生。(有关党锢之祸的资料太多,请大家自己百度,我只说结果)清流元气大伤,朝中栋梁折损殆尽。而后,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诛杀宦官,反为所害,袁绍等又杀尽宦官,导致中央从此衰落,先后董卓废立天子,后有李郭为乱京师,汉室倾颓至此。”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每与臣论及于此,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语出《季汉史慧侯陆羽列传》

    “曹操所用的就是以颍川荀彧为代表的清流,而不是广泛意义上的士族。但是党锢之祸后,清流人数十不余一,单靠他们的力量,不足以平定此乱世,所以在徐州时,虽然士族子弟拒绝征召,主公仍然可以提拔一大批寒门士子,更何况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山野遗贤更不知凡几,主公仁义著于四海,思贤若渴,只要细心寻访,何愁没有贤臣辅佐,何必在意区区一个华而不实的刘琰呢?”

    刘备闻言大喜,陆羽趁机道:“方今天下,北方清流俱归曹操,南方清流则依附刘表,况北方多战乱,贤士大半隐居避难于荆州。主公欲得天下,当先暂时依附荆州刘景升,待机而动,收荆襄清流士族之心,访贤士于山野,待北方有变,再举兵抗曹不迟。”刘备然其言,众人乃出。

    陆军师大开百家讲坛,用深厚的历史功底,解决了刘备军日后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得刘备第一次接受了正确的人才观的教育,既然会开完了,下一步刘备集团又会有何动作呢?请看下集——善善恶恶。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更新最快(问天夏日小说网、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