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老刘家的遗传罢了。
刘邦当皇帝前说过:“大丈夫当如此。”这是真的,因为和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相比,这不过是个乡巴佬羡慕帝王富贵的正常感慨,就像我也会羡慕那些中亿万彩票的人一样,是人之常情。但是后来老刘家想当皇帝的人为了表示他和高祖一样是天生龙种,虽然不敢像刘邦那样为了表明自己的龙种不惜给自己老爸带绿帽,差一点因为司马迁的如实记载把龙种搞成了野种。至少学高祖发一句感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刘秀曾说过:“仕宦当仕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这已经有杜撰的成分了,到刘备这里,没有皇帝仪仗给他看了,怎么办,那就指着和皇帝车盖很像的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当然,尽管是童言无忌,却还是要有一个叔父及时地捂住他的嘴说:“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一个从小“织席贩履”的穷小孩,突然发现生活可以如此美好,如此堕落,他怎么可能不动心?为了能享受这样美好的生活,就算暂时给公孙瓒当小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至少我们知道,这个老大很够意思。更何况在刘备看来读书可能也没有什么用,卢植老师书读得那么好,不也只能在家里教像我这样的乡下小孩么。也许刘备隐约的感觉到了,这个世道似乎是出了那么一点问题,像卢植老师这样的好人、牛人是不应该只能去当教书先生的,但是,刘备知道这个问题自己解决不了,他也不想去解决。
就这样浑浑噩噩、花天酒地的玩了三年,终于有一天,私塾要解散了。因为他们的老师被朝廷起复去豫章担任太守,原因是那里有人叛乱。当时卢植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好,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平乱,很多学生都担心他的身体,劝他不要去。刘备其实也舍不得老师离开,因为一旦私塾解散他就只能回去“织席贩履”了,再也不能享受腐朽堕落的生活了。
但是卢植的一番话点醒了这个迷途的孩子,让他注定要成为一个英雄。卢植说:“天下已经纷乱好一阵子了,既然朝廷能想到我,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如果我为了自己能活得更久一点,就谢绝朝廷的征召,那百姓还能指望谁呢?虽然我恐怕是回不来了,但只要能让百姓多过一天好日子,我也是在所不辞的。”果然,卢植去豫章之后,在任上病逝,以身殉职。
卢植的话让刘备明白了,天下还是有那么一群人是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书中的那些道理第一次被人实践,却深深地打动了刘备的心灵。平时看上去很温文儒雅的老师居然是如此的心如铁石,虽死无悔,读书看来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只可惜以后再也没机会听老师的教诲了。
少年心中都是崇拜英雄的,那一刻卢植的身影在刘备心中就是一个顶天立地,以万民为己任的大英雄,而这将是他今后人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
理想很高大,现实很残酷,刘备终于还是回去卖草鞋了。但是这一次,他不可能卖一辈子草鞋,在卖草鞋的同时他和汉高祖、明太祖一样结识了许多草莽英雄。因为跟着公孙瓒混过的刘备知道,想要当英雄没有小弟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刘备回家之后就变得“好交结豪侠”。而要当好老大,你就必须“善下人”,要讲义气,要平易近人,要能够赢得别人对你的信任,你就必须学会信任别人。你要当老大,就要有老大的威严,所以才要“喜怒不形于色”。而刘备既能“善下人”又“喜怒不形于色”,也就是既有亲和力又有威信力,所以才能“年少争附之”。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半是读书人。刘备清楚地知道,像卢植老师家里的那些所谓的好学生是不可能跟着一个乡巴佬做小弟的,所以他只能和关羽、张飞这样的底层劳动人民称兄道弟。但这不影响他对知识分子的崇拜,尤其是擅长高谈阔论,举止风流不羁的知识分子,因为卢植老师看上去就是这个样子的。每次上课的时候,尽管他和同学们讨论的刘备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他们真的就是这样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的说着那些刘备听不懂的话,说到高兴的时候还会哈哈大笑,尽管刘备听不懂,但他还是会跟着笑起来。这样的人,刘备终于遇到了。他就是简雍。这个人也是一个善于辩论,口若悬河的家伙,更为关键的是他说的话刘备能听懂,因为这个人喜欢说笑话,甚至我怀疑是成人笑话。所以这个人之所以能和刘备混在一起,大概也是由于正统的知识分子嫌他太不像君子了。
简雍性格简单直接,不拘小节,幽默风趣,口才又好,刘备自然和他关系很好。而刘琰可以说就是简雍的翻版,又和刘备同宗,难怪刘备会旧病复发。而这个问题很严重,严重到会让刘备丢了徐州,所以陆羽不得不把话语权抢在自己手里,因为改变历史的机会,真的不多。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更新最快(问天夏日小说网、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