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三国志之季汉王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节 青梅煮酒(上)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五月,历时半年的淮泗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天下无敌的飞将吕布最终没能殒命沙场,反而以一种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然而这部长达半年之久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大结局——《白门楼》自从上演之后,就因为曹操刘备两大实力演技派主角的出色发挥,以及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潜台词与内心戏,让无数观众、专家、愤青、喷子浪费了无数口水,牺牲了无数脑细胞,试图对剧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解、重组,在还原,意图寻找破解历史的密码。

    其实历史很简单,它是由人来扮演的,所以它的一举一动绝不会违反人性。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后都有深厚的主客观因素,任何试图跳过它,或者用违反人性、现代观点、道德高度去解释它、污蔑它、粉饰它、曲解它的人都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从古到今,概莫能外。然而掌握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分析法的人,才能够淡定的、准确的、最大限度的去接近那真实的历史,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来一一破解掩藏在历史缝隙中的密码。

    吕布授首之后,军士将陈宫押上来,曹操大笑:“公台别来无恙啊!”亲自为陈宫松绑。二人但说生平旧事,又说吕布求活之语,曹操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

    注意,一般人主对下属说你说这种话的时候,意味着你将面临一个生死抉择。只要你服软,至少小命保住了,如果你嘴硬,对不起,死期将至。上一个做这道选择题的人叫韩信,出题的是刘邦。陈宫恨曰:“只恨吕布不听我计,但其见从,未必为公所擒。”如果你的老板是刘邦,这时候你基本已经是个死人了,但是曹操比刘邦厚道,他给了陈宫第二次机会。

    《三国志吕布传》云:“太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曹操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你陈宫不是自诩足智多谋么,那好,我今天赢了你,你得给我个说法,这事就算揭过去了,反正吕布都死了,跟我干吧,老朋友。可陈宫却一心求死,他说:“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我做为大汉的臣子,今天却成了逆贼,这是不忠。我跟随吕布征战天下,母亲和妻子都无法抚养照顾,这是不孝。我这个不忠不孝的人,死,是应该的。所以你曹孟德再好,我宁可死也不会来辅佐你,正如我当初背叛了你一样。

    曹操依旧不死心:“卿如是,奈卿老母何?”你去死不要紧,你老母亲谁来赡养呢?陈宫说:“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一个以孝来治理天下的明君,是不会害死别人的亲人的,我母亲是死是活,那还不是你曹操一句话的事情么。曹操又说:“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你的妻子孩子托付谁来抚养呢?我听说一个在天下施行仁政的君主,是不会让别人断子绝孙的,我的妻子孩子是死是活,也不是你曹孟德一句话的事情么。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一共给了陈宫三次机会,但陈宫却心如铁石,因为这个人是一个清流,和臧洪一样的清流。他们的心中有一块不容侵犯的禁地,并且愿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曹操这样的君主显然无法和清流分子共事,所以到最后,连荀彧都只能选择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历史上,东汉王朝之所以走向衰落,就是因为党锢之锅将清流的力量大大削弱了,使得朝廷缺少了这股新鲜血液的净化而迅速走向衰落。这之后清流知识分子纷纷各自寻找政治靠山,在北方的,基本投靠了朝廷,却实际上被曹操所把持,随着曹操与汉献帝之间政治矛盾的日益加剧,这批清流基本上被曹操清洗殆尽,代表人物为:荀彧、杨修、孔融、崔琰、毛玠。而陈宫、臧洪因为战争英年早逝,更加令人扼腕叹息。南方的清流基本上投靠了刘表,最后选择了刘备做老板,这也是蜀汉政权能够在一段时期内压制曹魏的原因所在。但是毕竟人数太少,后劲不足,难成大业。

    清流、是正直、有政治理想、有道德标准的知识分子的统称,任何王朝的崛起都离不开这批知识分子精英的身影。本朝立国之初,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然而太祖大胆提拔,四海招贤。钱学森、钱三强、李四光、竺可桢、屠守锷、任新民、邓稼先、王淦昌、郭永怀等济济多士,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才,没有他们,**想搞出尖端武器?做梦!这些世界上的精英,为什么愿意放弃优渥的生活待遇,自找苦吃呢?从主观因素上说,他们有民族气节,愿意为祖国强盛做贡献。从客观因素上说,我朝正处在草创时期,当道诸公能够充分放权,任你发挥。钱学森连个党员都不是,凭什么给元帅、将军们上课?这就是一种千金买马骨的重视,我把你弄来不是当摆设,而是让你做事的。所以不仅钱学森回来了,他的同学郭永怀也回来了,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然而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凡是事业刚刚有起色,必然就会内讧的发生。十年浩劫,打断了中国清流知识分子的脊梁,十三年前的那场事变,摧毁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仅此而已,岂有他哉!学历史,不仅要看到帝王将相,更要看到这些直指人心的东西。

    当然,清流的问题很复杂,以后我们慢慢讲。我们现在要搞清楚的就是,陈宫之所以宁愿当反贼也不愿意跟随曹操,就是因为他在徐州为了泄私愤而屠杀百姓。我们还要记住的是,曹操这次屠杀,不仅让他损失了陈宫,更让一个年仅十来岁的小孩不得不背井离乡,也许这场惨祸让这个孩子从此和曹魏政权分道扬镳,并且成为今后几十年中曹魏政权一个极为头痛的人物,这个孩子的名字叫——诸葛亮。

    陈宫是义无反顾的,他没有给曹操挽留他的机会,自己走向了刑场,慷慨就义,从容赴死。然而本来在历史上陪他一起的高顺却因为陆羽的到来而走向了人生的岔路。后面的历史该如何书写,就要看下面出场的演员的发挥了。

    吕布临死前兔死狐悲的话也算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了。吕布势力的覆灭宣布了刘备将独自成为徐州的主人,然而曹操却凭借政治上无法抗衡的优势成功地将手伸了进来。当然,手该伸多远,既能捞到足够的好处,又不至于给刘备留下拒绝的借口,并且为日后的军事行动暗中做好准备,这就是考验一个政治家是否高明的时刻了。

    白门楼上,曾经纵横天下的吕字战旗换成了“司空曹”的帅旗,一副胜利者姿态出现在徐州百姓面前的曹操让陆羽无可避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