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得井井有条,地方治安由军队直接负责。刑名上有什么比较棘手的事情也都是找陆别驾汇报。徐州五郡中,只有广陵有正经的太守。琅琊郡实际上已经成了吕布的势力范围,虽然平定了黄巾军,但刘备也不会笨到真的给这些地方派地方官员。下邳和东海由关羽和糜芳以偏将军行太守事,具体的政务都是由步骘和卫旌去打理的。彭城干脆就没设太守,连彭城县令都没有。大家也不必感到惊奇,其实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地方官员主要就干两件事:收取赋税和维护治安。至于其他的徭役、摊派、文书往来之类的都有成例可循,基本上由基层刀笔吏就给消化了。明清两朝更是由此催生出一个著名的政治团体:绍兴师爷。对于徐州来说,东海、下邳是心腹重镇,更是粮仓所在。与其交给地方行政体系去管理,还不如直接实行军管来的方便。最后是袁涣的长水校尉,相当于今天的农业水利厅厅长,考虑到徐州还有近十万的屯户要管理,并且这些人属于预备役编制,所以这个长水校尉还兼人武部部长。
武官体系中,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糜芳五人为偏将,有单独领军的权利。鲁肃为参军,也就是参议军事的意思。由于左将军府的长史陈矫被划到了陈群手下当文官,刘备便派陆羽以别驾身份署将军府事,相当于今天的作战科、情报科、后勤部总把子,用陆羽的话这叫充分压榨剩余价值。鲁肃做为陆羽的副手,在后勤与情报处理上给了他很大帮助。陆羽管这种情况叫:“我出题目,你做文章”。鲁肃笑笑,也不在意。男儿生于乱世,怕的是一身本事无处施展,哪里会怕重担在肩?,还有一个司马步骘现在在关羽的手下行下邳令,协助关羽执掌下邳政务。下级军官中田豫为典军校尉,算是校尉之首,其他如廖化、徐盛、赵和、董梁、邵云、邵隆包括李玲这张角义女都混了个校尉,好歹也算是个官了。刘备现在是朝廷的左将军,只要有战功可以自行给属下加封杂号将军。所谓名号将军就是指“四征、四镇、四方”这几个朝廷才有资格授予的将军名号,其他的一概算做杂号将军。反正吃的是地方的钱粮,朝廷也管不着,你乐意封多少就封多少,乐意叫什么就叫什么。陆羽倒觉得这是一件很有创造性思维的事情。现在徐州除去地方武装不算,主要有关羽所部的黄巾旧部两万人,镇守下邳,确保徐州腹地安全。张飞部有平原旧部五千,徐州新练之兵五千,总计一万人马。赵云部有河北白马骑兵两千,田豫的步兵三千,共五千人。太史慈部有丹阳精兵约两万人。糜芳手下有五千私兵,再加上刘备自领的中军四千人,合计六万四千余人马。这还不包括徐州屯户中的数万后备屯兵,以及广陵陈登的人马。从实力上说,刘备可以算是一个中等诸侯了。只是起家的时间太短,底蕴和人脉上显得不那么深厚罢了。-
在这里有个历史公案说几句,关于州牧属官治中和别驾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争论不休的一个焦点。在我看来,其实很多人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当官究竟是是地位高好还是部门权力大好呢?我看应该是后者。治中在名义上是州牧的副手,一旦州牧有了过错或者不能理事,他们是法定的接班人。这在太平年代可以说是中央平衡地方格局,牵制州牧的一枚棋子。可是,哪个州牧会把权力心甘情愿地分给他人呢?这时别驾的功能就显出来了。他们是州牧的心腹,有些台面底下的事情非要他们经手不可,比如说小金库的设立等等。从这个角度上说,别驾的确比治中更得州牧的信任,权力也更大。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就是天下太平,大家可以在官场的潜规则中斗得你死我活,这也是中央所乐于看到的。但是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打破了这个格局。州牧掌握了人事、经济、军事等一切地方权力,中央根本无权干涉。所以没有哪一个州牧会把治中的位子给外人担任,比如刘备的治中糜竺,难道他的地位不如孙乾和陆羽这个别驾么?所以,研究历史最大的忌讳就是断章取义,死抠字眼。如果不懂得以古喻今,深入分析每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历史学的再好,不过是一个活动的历史图书馆罢了。要知道,一个小小的绍兴师爷就决定了明清两代五百年的州县政务,历史总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露出它的真面目。东汉末年,州一级的人事权已经完全被州牧所把持,州中属官都是他们夹带中的私人心腹。治中和别驾更是他们的左膀右臂,谈不上什么地位高低,只是分工有所不同罢了。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小儿科的形而上学了,那种人又何必跟他浪费口水呢。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徐州是一家大公司,刘备是董事长兼总经理,糜竺是副总经理,孙乾与陆羽是总经理助理。你说他们三谁在老板心中更重要?所以,抛开史料的时代背景去单纯的打文字官司,稍有反对便破口大骂。陆羽对这种所谓的“砖家”是深恶痛绝的。-
言归正传,领导升了官,做手下的自然也要跟着沾光,所以这几天徐州的大小官吏都涨了工资,每个人都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今后看似美好的未来。而只有陆羽所在的这个屋子的这些精英们才能隐约感觉到局势的纷乱复杂和未来的扑朔迷离。-袁绍平定河北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曹操新奉天子,下一步兵锋所指向,恐怕整个黄河以南都会烽烟四起。再加上袁术吕布这两个恶邻,徐州的未来究竟在何方?刘备很清楚这个问题他回答不了,那就开会吧。
开会的地点在徐州府衙大堂,跟一年前比起来,无论人数还是规模都要壮观许多。即便形势还不明朗,但士气上却很高昂。一个团体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领导者保持奋发向上的姿态,做下属的才不会觉得没有前途。乱世之中,人才的流动方向是最能反映一个集团兴衰与否的气数的。远人来投,其势必盛;众叛亲离,其势必亡。按照开会的惯例一定是老板先发言,领导首先感谢了大家在一年多以来紧密团结在以刘备为核心的徐州集团之下,为中兴大汉而做出的努力奋斗,接下来就请在座诸公对今后革命事业的发展前途说说自己的看法。
众人各自交流了一轮目光,又很自觉地将视线集中到坐在文官第五席的陆羽身上。唉,命苦啊,跟了这个注定命途多舛的主公,自己只能不停地透支着预知历史的一点优势。幸好自己的同志都是一时之俊杰,自己最不擅长的庶务部分被他们几乎完美地弥补了。真是宁要神一样的对手,不要猪一般的队友啊。好吧,历史既然给了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何不为了自己的选择去搏一搏呢,哪怕粉身碎骨也好过碌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