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常常被当做进攻安南的先锋军队。七十多年之前在和奂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正直大明和安南爆发的占城结束的最后几年,不甘心失败的大明在最后几年里曾经组织过几次较大规模的远征,而和奂的曾祖父便在那一次的远征之列。
不过可惜的时候,大明最后还是战败了。而能够从战场之上逃回来的军队却没有多少,和奂的曾祖父没有那么幸运没能够在战场之上活下来。
大明实行卫所制,对军籍限制的十分严格,一般一个人当兵,那么他往后的世世代代当中的男丁只要大明还存在的情况下都将被强制性的充作军队。在和奂的曾祖父之前。和家已经有两代人在军队之中为大明效力了,只不过当时和家命好,没有人在战场之上阵亡。
所以和奂的曾祖父成为了和家在对安南的战争之中第一个阵亡的家人,这也是和奂和安南血海深仇的开始。
从曾祖父那一带和家的命运便彻底的被扭转了过来,先前的好运彻底的被用完了,留下的之后厄运相伴。
大明成化五年的时候和奂的祖父长大成人开始接过自己的父亲的兵役进入军队。成化皇帝晚年的时候为了帮助占城复国派大军深入被安南占领的占城境内和安南发生了直接的战争,就是在这场战争之中和奂的祖父阵亡。
那场战争总的来说是大明取得了胜利,因为大明驱赶了安南在占城的军队帮助占城复国成功,不过安南虽然经历了失败,但却元气未伤,在成化皇帝之后,安南便屡次兴兵挑衅大明。接替成化皇帝即位的是孝宗皇帝,为了恢复国力孝宗皇帝极力压制请战派,而安南看到大明竟然不回击竟然派大军深入大明境内,整个广南府几乎都遭受了安南的兵灾。
就是在这场战争之中,和家有一个人战死了。而这个人便是和奂的父亲。
卫所制到了弘治皇帝的时候已经接近崩坏,许多卫所当中的人因为待遇太差以及不想让自己的后代走上和自己相同的道路便想方设法的逃出卫所。而和奂的父亲便是在这种浪潮之下脱离了军队的。
和家连续两代人战死沙场在广南府当地引起的震动也是很大的,广南当地不少人都对和家极其同情。所以当时的一个卫所千户在收了和奂父亲的礼金之后便便想方设法的帮助和家彻底的脱离了军籍。
和奂的父亲之所以要脱离军籍就是因为之前连续两代和家的人战死沙场对和家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为了避免自己有一天战死沙场而导致和家再次陷入贫困的情况发生和奂的父亲才会花费银两脱离军籍。
本来和家人想着想脱离了军籍不再上战场打仗从此之后和家应该可以安稳的过日子了,但是没想到广南府却突然遭到了安南的袭击。
由于安南袭击的太过于突然,广南守将在三莲关战败身亡,广南守军几乎全军覆灭。当时为了应对在广南屠戮的安南军队,整个广南境内各个城池当中的男丁纷纷结兵自保。
而和奂的父亲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安南大军进入富州城拿起家里的兵器充当了守城了男丁。
安南那一次来的都是正规军队,而由于广南守军几乎覆灭。所以守城的一般都是从城内的平民当中临时组织起来的男丁,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富州城破。和奂的父亲在掩护百姓撤退的时候不幸战死。
这是和家在安南手中战死了第三个男丁,连着三代人都因为安南而战死,这个仇恨对于和家的人来说可想而知有多么的深了。
那场战争安南只不过是仗着突袭之力才去的了一点成功。但是毕竟安南比不上大明,在黔国公沐崑的率领之下明军很快便将侵略的安南军队赶出了大明,并且趁势攻入了安南,只不过后来也同样被赶了出来。
这场战争两国最后不相上下,再加上后来两国都不想大打出手,所以慢慢的也被平息了下来。但是对于大明,特别是云南的百姓来说,那一次的战争确是一场屈辱。
而和奂呢在那一场战争之后则跟随者自己的母亲被最后护送百姓的守军救了出来,不过和家连续三代人战死沙场的刺激让和奂的母亲认为广南府是和家的不祥之地,要不然和家怎么会连续三代人都战死沙场了。为了逃离这片不祥之地并且也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沦落到和和家祖先一样的下场,所以在战争平息之后和母便带着才三岁额和奂离开广南府来到了车里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倒是比广南府确实要安静的多了。
二十年过去了,车里宣慰司一直平平静静,而和奂也在目前的艰难照料之下终于长大成人了。和家在和奂之前连续五代无一人识字,但是和奂却在目前的逼迫之下涉猎甚多。原因就在于到了车里宣慰司之后为了避免和奂在长大之后被拉壮丁。和母便强行的逼迫和奂读四书五经,为的就是希望和奂有朝一日能够不说科考高中,哪怕是成为一个小秀才就行。在大明读书人地位超高,哪怕是一个小秀才虽然身上没有官职,但是却可以见官不跪,全家也可以跟着不用服徭役、不用纳税。
和母的设想是很好的。只要和奂能够成为秀才,那么基本上从此之后战争这种东西就和和奂无缘了。
但是和奂的父亲战死之时和奂已经三岁了,对于当时的事情已经稍微有点记忆了,而且和家连续三代人战死的事情在整个云南都流传甚广,和母根本就无法阻止和奂去了解自己家里发生的往事。
从自己十岁之时和奂便已经对自己家里发生的往事了如指掌,和母只希望和奂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但是当时身兼三代家仇的和奂怎么可能如和母所愿呢。
对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母亲,和奂不敢违背,并且和奂也认为如果不读书的话自己也只能当一个大头兵,根本就不可能报家仇,只有熟读兵书成为一个将军才有可能。所以和奂也听从了母亲的要求进了学堂,但是在学堂当中和奂却并没有把自己的心思用在哪些四书五经当中,而是整日的研读兵书。虽然经常被老夫子责骂,但是和奂也只不过是把读兵书从明处转为了暗处而已。
从自己十岁到现在,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和奂熟读的兵书不下百部。但是为了熟读以及消化这些兵书,和奂却将自己四书五经的学业给耽搁了,虽然在整个学堂当中和奂也能排名中等,但是考虑到这个时候云南的教育情况,在和奂所在的车里宣慰司所办的学堂当中前几面的能够考上秀才就算正常了,有一个能够在科考当中有较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