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夫人低叹一声,“……因为你苏姐姐死得蹊跷,我心内难过,却又无法发泄,终日以泪洗面,这才导致双目失明。”
“罗贤志医术高超,您何不请他来为您诊治?” 阮蕙伸手握住苏夫人双手,“有他的妙手,一定能让您重见光明。”
“何尝没有请他看过?”苏夫人神色黯然,“他只说好生养息,别再郁结于心,自然会慢慢好转的。他说得虽在理,我也明白,可这心里,又怎能不伤心难过?” 说着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里又滚下泪来。
杨怡也在一旁拭泪,柔声安慰,“如今公公病了,婆婆您千万要保重身体,要不然,可叫媳妇心里怎么过得去?”
阮蕙忙道,“太医院里的太医个个医术精妙,我家蒙兄弟那么重的伤,太医也打了保票,说是百分之百能够治愈。”说罢向杨恪道,“要不,明日去太医院请个医正来给干娘好生诊治一番。”
杨恪遂点了点头,接了阮蕙的话茬,“蕙儿说得在理。罗贤志虽然医术不错,不过太医院里的医正们贵在专攻一项,这专门诊治眼睛的,兴许能瞧出干娘眼睛的毛病来。明日一早我就亲自去请。”
苏夫人连忙道谢。
“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如此客气?”杨恪微微一笑,“当年您帮了蕙儿那么大的忙,我们若能为您尽点力,那也是理所应当的。”
屋里的气氛这才稍稍缓和下来。
阮蕙便又问起苏启明的病来。
“初时只是浑身乏力,现在竟连床也懒怠起了。”苏夫人脸上露出忧色,“也请了大夫看过,说是并无大碍,只要好生休养一些时日便能康复。”
“那明日我多请两位太医。一并来给苏大人看看。”杨恪往阮蕙瞟了一眼,道。“时间也不早了,干娘就早点休息吧。”
阮蕙便起身告辞,看了看杨怡,低声说道,“要不。怡姐儿你先留下来照顾干娘吧……”
不待她说完。杨怡便点头道,“我自然要留下来照看婆婆的了。”又向杨恪道,“大哥你明日早些请太医过来吧!”
杨恪点点头,“一早我便差人去请。”
说着便告辞出门。
苏夫人也并未多作挽留。只在临出门时,一把拽住杨恪的手,“恪哥儿。我们家定哥儿,往后还要你多多……”说到后来,语音渐显哽噎。
杨恪便宽慰道。“干娘请放心,苏定是我妹夫,又与我情同手足,他的事,也就是我的事,我又怎置之不理?您只管安心养病,等苏定回来。看到您双目恢复往日的神采,还不知会高兴成什么样呢?”
一席话说得苏夫人沉郁的脸色渐渐平和下来。
阮蕙还说要去看看病榻上的苏大人。苏夫人却道,“他才吃了药,想必睡得沉了,这一见,又要引他伤心……还是下回等他好了,咱们一家再在一起好好说说话儿吧……”
阮蕙也就没有再提。
杨怡遂送了大哥大嫂出来。
院子里已经掌起灯来。先前那个为他们开门的姜妈妈正候在门口,一边为他们去开院门,嘴里一边低声嘀咕道,“咱们来长宁好多天了,今天还是头一回有客人登门,往后呀,还请佑王爷佑王妃多来看看咱们老爷夫人,也省得他们一天到晚的相对而泣……”说着眼里还泛起了泪花。
阮蕙便道,“有空我就过来看他们……”
两人上了马车,目前杨怡进院,姜妈妈看着马车启动,这才将院门吱呀一声关上。
杨怡缓步入内,上前搀扶还坐在床榻上发愣的苏夫人,“婆婆,时辰不早了,您早些歇息吧!”
苏夫人却不动,定定地看着杨怡,好半晌才道,“也不知定儿什么时候能回来……”
杨怡心里一酸,忙安慰道,“我大哥说他近日就要到了,想必就这几天的工夫吧!”
苏夫人伸出手去,拉住杨怡的手,叹息一声,“孩子,你坐下吧,我有话跟你说。”
杨怡便温顺地在她下首一张锦杌上坐下。
苏夫人又轻叹了一声,兀自出了半天神,才对候在旁边的姜妈妈说道,“刚才佑王爷和佑王妃两人来了,连杯热茶也不曾喝,这会儿我倒觉得渴了,你去烧壶茶来吧!”
姜妈妈应声去了。
苏夫人这才转过头来,定定望着杨怡。
杨怡抬起头,看着苏夫人略显浑浊的眼眸,突然觉得有些奇怪。看起来,苏夫人好像能看见她似的。
苏夫人伸出手,轻轻抚过杨怡的脸颊,柔声说道,“孩子,当初你嫁给我们定儿,想必是不愿意的吧?”
杨怡羞得低下头去,轻声应道,“不,媳妇嫁给他,一点都不后悔。”
“就算他做了对不起你们杨家的事,你也不会后悔吗?”苏夫人依旧定定看着她,眼睛一眨不眨。
“他……怎么会做出对不起杨家的事来呢?” 杨怡急忙说道,“他与媳妇相敬如宾,对大哥大嫂和祖父、父亲他们都敬重有加,又怎么会做出那样的事来?”
苏夫人脸上这才露出欣慰的微笑,“好孩子,难得你如此信任定哥儿,也不枉他待你一片真心。咱们两家,不仅是亲家,也是一条船上同生共死的人,绝不能相互怀疑,要不然,就会让外人称了心。”
这些话,杨怡似懂非懂。苏夫人仿佛想要对自己表明什么,却又没有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就像刚才她跟大哥杨恪说的那些话,她真的听得一知半解的,完全没有弄清楚他们之间所表达的意思,不过从杨恪给苏夫人的两件信物来看,苏家对他,必定寄予重托。他们不说,就代表那是不能让其他人知道的秘密,哪怕这些其他人,是妻子,是妹妹,都不能泄露。她相信,刚才阮蕙也对杨恪与苏夫人的对话产生了疑惑,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既然阮蕙不问,她也没有开口问及。
虽然知道苏夫人看不见,杨怡还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婆婆,您说的对,咱们是一家人,一定要团结,互相帮助,才能渡过眼前的难关。”她并不知道眼前的难关是什么,但苏定在贤王六十大寿时都不曾出现,就代表他手头必有紧要的事情要做,要不然,又怎么会不去凑这一份热闹?
苏夫人的手摩挲着杨怡的脸,低声说道,“好孩子,当初我并没有看错,定哥儿也没有看错,你和你大哥大嫂,都是好人。”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