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魏秘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放心。”

    拓跋珪将纸条踹好后说道:“我担心你那令牌不会在他的房间里。”不一会,门外有人敲门说道:“老爷,事情已经办妥,大伙都回来了。李财主说道:“可惊动别人没有。”“您就放心吧,我们做事神不知鬼不觉,没有人注意到我们。”“你们做得很好,”李财主打开房门,于是下楼,拓跋珪也跟着下楼去了。吩咐家丁立刻去搜记账先生的房间,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被拓跋珪预言中了。

    李财主吓得腿脚发软,顿时蹲在地上,拓跋珪走到李财主的身边,拍了一下肩膀说道:“想必,他一定是交给他的主上慕容垂了。”李财主吓得不知所措,忙问道拓跋珪:“可有什么解决策略吗?”“现在你只有选择隐姓埋名,逃出长安,这样你才能活命。”李财主说好,于是吩咐家丁收拾好行李,准备当天逃上就逃走。

    拓跋珪对李财主说道;“天色已晚,我看我们也该分头启程了。”拓拔珪穿着便衣朝西路口走去。夜市依旧那样热闹非凡,拓跋珪走在街市上丝毫没有一丝愉悦欢快,相反,拓跋珪看着街市上的孩子,想到童年时的自己和母亲一起牵着手去皇宫的荷花胖一起放花灯的情景是多么幸福,而现在自己内心变得十分憔悴。

    于是拓跋珪加快了步伐,在街市上的角落的一间铺子前无意间居然撞到了买葫芦的杜伏镇,拓跋珪说道;“大哥,你怎么还没走。”“我已经把你大嫂安全的送到了代中,我前两天刚回来,找了你半天,还是没有打听到你,听说长安的夜市很热闹,所以我特意给孩子买个葫芦。”“大哥,你什么时候当爹了,我怎么不知道呢?”“还早呢,你嫂子她才有两个月的身孕。”“那你还想给孩子和嫂子还想买什么呢?”“我还想给他们娘俩买两把长命锁。希望可以保佑他能平平安安的出生,保佑他们一辈子能够健健康康的。”“那小弟我也祝愿嫂子能早日生下贵子。”

    “那我们一起去买长命锁吧。”“好,大哥,我知道前面不远处有一处店铺有好多的长命锁吧。”“好”

    拓跋珪和杜伏镇买完长命锁后,拓跋珪跟杜伏镇商量道:“大哥,我的事情已经处理完了,你就和我一起回到代中吧,杜伏镇自己爽快的答应下来,于是两人就一起来到了老者的家门外,拓跋珪轻轻叩响了老者家的大门,老先生披了一件坎肩,慢腾腾的从屋里出来,问道:“是谁啊,怎么晚还敲门啊?”“是我,老先生,阿大。”

    老先生听出是“阿大”的声音,便打开了房门,看到“阿大”居然领着一个人,老先生心生诧异,问道:“请问他是?”拓跋珪立刻抢过话题说道:“他是我杜大哥,今天实在是不好意思,他要在此借助一晚。”老先生忙说:“快请进。”杜伏镇说到: “老先生今日在下前来是在是打扰”。“没什么打扰的,快请进吧。”

    两人进屋后,老先生给拓跋珪和杜伏镇前去沏茶,老先生说道: “阿大,你不是在李财主家住吗,怎么回来了。”“我已经不在他那里干活。不过,老先生放心,我已经帮您完成了合约,以后他再也不会来找你追债。”“那老朽我可放心了。”杜伏镇喝完一口茶后,放在桌上,对老先生说道:“不知老先生尊姓大名,”老先生说:“老朽姓名实在是不值得一提,你不如叫我找老先生把。”拓跋珪说:“请问先生,长安城内是否有卖马的。”老先生叹道:“现在长安街巷你是不会看到有人家会卖马,所有的宝马良驹在淝水之战前都已经被朝廷征调,现在城内你是看不到有马的。”“那请问老先生,你知不知道有人私下养马的。”老者走了几步转身对杜伏镇和拓跋珪说道:“就算你私下来去买马,他们也不会轻易卖给你。”杜伏镇问道:“此原因何故。”老先生说道: “朝廷一方面明令禁止,另一方面看暗派官吏以商人的身份上民间查访,如果被发现私自卖马,将把马依法充公,另外还一律判刑。”

    拓跋珪说道:“原来如此。”老先生问道:“你们何故买马。”拓跋珪说:“远方表亲前日接到家里的书信,信中说他的家母病危,因此我想和杜大哥买马趁早回去探望他的母亲,希望能尽快赶回去。”明日我就要离开这里。”老先生听后走进他的房间,不一会便从房间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用布包裹好的东西,老先生说道: “这里有一些盘缠,留着你路上再用,你一个孩子在外面兴许能用着,你还是将他留下吧。”

    拓跋珪很感动,但他只拿了一些碎银,说道:“一路上我和杜大哥一切走,再说我在李府已经赚了一些额外的银两,这些银子还是老先生您自己留着点吧。我以后如果回来一定会看老先生您的。”

    老先生愁容满面,无意间透过窗户向外瞟了一眼,远处的天空已经被乌云遮住,近处的草蒿已经藏匿于阴影中,老先生说道:“夜已经深了,你们明天要赶路,还是早点休息吧。”老先生于是整理出一间客房,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就寝睡觉。

    拓跋珪躺在床上看着远处漂浮的云雾,拓跋珪的心目中充满着万分的孤独,拓跋珪没有一丝一刻不再想着要为自己的母亲报仇,他拿出自己的玉佩,对着玉佩默默地在心里说着:“我应该怎样替母亲报仇啊,我到底应该怎么做。”突然,一个想法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自言自语道:“对,”于是缓缓闭上了双眼,进入睡梦中,憧憬着明天的计划。

    清晨,拓跋圭和杜伏镇向老人告辞,两人背着行囊轻装出发,为了避免官兵的发觉,出长安后两人一直走山路。这时的气候处于夏季,恰逢三暑节气,自然是口渴难耐。走了不一会,两人便以满头大汗,两人望了望周围,杜伏镇对拓跋珪说道:“你看看这条崎岖的山路两旁青松翠柏,寂静幽深,只怕有虎兽出没,咱两一路行走,也没有碰到过行人,我们还是趁着太阳未下山,赶紧起程赶路吧。”拓跋珪点了点头,用衣襟擦了擦满头的大汗,说道: “大哥,你走过这条山路。”杜伏镇说道: “小时候,我讨饭时曾经走过这条山路,所以依稀可以记着点。”

    两人一边行走,一边说话。

    “那这条山路能通到哪里。”“当然是代中了。你不想着和你弟弟早日团聚。”拓跋珪说到: “有没有一条路从这里通往平城。”“难道你想改变计划,不打算回去了。”“回去时一定的,但是回去之前,我还有事要做。”“那就当大哥我多嘴了,再往前走十里路,就会看到有一个界碑,界碑上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