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战斗机一般以条件较差的前线机场为基地,执行中近短程空优作战任务,兼顾对地支援。因此米格战斗机相比起同时期的苏霍伊战斗机型号,一般轻而小,因此航程短,到了米格-29,这一差异仍然存在。
先进的米格-29,在前线野战机场携带6枚空空导弹和一个机腹副油箱起飞,执行保卫轰炸机、攻击机编队提供230千米作战半径的护航任务。假如只携带中距和近距空空导弹各两枚的话,而且在适当的航速下,米格-29的作战半径也才六百千米左右,被西方称为是“机场守卫者”。
现在,米格-29战机的飞行员还没有开始反击,就得考虑,是否需要返航的问题了。
突然,他眼前一亮,已经飞出了山地!
刚刚放松了心情,苏联的两名飞行员习惯性地用眼睛扫描了整个空域,就发现了远处的那两个亮点,那就是袭击他们的伊拉克人!
“切换到近程模式,准备R-73近程导弹。”米格-29的长机飞行员说道,现在,既然发现了对方,那就让他们尝尝自己的厉害!
苏联飞行员非常有信心,使用可以由头盔瞄准镜来锁定的这种在82年服役的空空导弹,他们完全可以战胜这个天空中的任意对手!
米格-29作为苏联跨时代的一种战机,除了先进的气动布局之外,还有一方面,就是创造性地引入了新的导弹的锁定方式,除了用雷达之外,还可以使用S-31E2光电探测器和ZSh-3UM头盔瞄准具。
苏联的工程师也是非常有创造性的,米格-29的头盔瞄准具是整个火控系统中最有特色的部分。配合上R-73近距格斗空空导弹,米格-29能在近距格斗中占据有利地位。‘头盔‘瞄准具是在目视可见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头盔观测装置来确定目标的观测线,引导雷达、EOS和导弹红外导引头快速截获目标。在目视发现目标后,飞行员转动头部,使观测标志对正发现的目标,并按压油门手柄上的输入按钮。座舱内装有测量飞行员头部与头盔观测装置转动量的传感器,机载计算机将其输来的信息经换算后,提供给EOS、雷达和导弹的红外导引头作目标指示之用。
简单说来,就是可以看到哪里,打到哪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