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梅兰竹菊的第一部原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回 夏桃红深海见竹生 褚梅生出狱会美人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夏桃红听了谷粒儿“做外围工作”的话到了深海,很快就见了褚竹生。把褚梅生被判刑的情况一一对褚竹生说了。

    褚竹生听了,心里那个郁闷别提了,吩咐万翔林点了一支烟,夹在手里在房间里来来回回走了起来。

    “嗷。”他夹在手指中的烟已经烧到了尽头,烫着了他的手指。他从不吸烟,今天破天荒第一次叫别人点了一支烟,可还是没有破戒。

    他拍了拍脑门,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深海日报,递给夏桃红说:“把这张报纸拿回去吧,或许有用。我想申浦和深海都是党的天下,总不会有两个结果吧!”

    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着一幅褚竹生等10个人平排站立的照片,每个人的手里都捧着一张荣誉证书,荣誉证书上的字迹不太清楚,但依稀可以辨认出“深海市商家精英”等字样。照片上方用套红印着“深海市委召开促进深海发展表彰大会”的主标题,下方的副标题是“褚竹生等10位深海市民荣获商家精英称号”。照片下方刊登着10个精英的事迹,第一个便是褚竹生。事迹的主要内容是:褚竹生将申浦钢厂的超计划钢材吸纳到了深海,闯出了一条钢材贸易新路。

    “说投机倒把。我才是投机倒把,我把钢厂钢材买了来,加价卖给缺货的人家,钱到了我的腰包里,在过去就是典型的投机倒把了。褚梅生怎么了,他把钢材卖给我,虽然高于国家定的价,但这钱没到他口袋里,最多是集体投机倒把吧……这倒好,他坐牢,我受表彰,是不是一个党领导的,我真的搞不懂了。”想想已经被抓起来的褚梅生,褚竹生愤愤然说了一通。

    “是啊,申浦、深海都是一个党领导。”夏桃红似乎看到了希望。

    临别,褚竹生不食前言,给了夏桃红30万元人民币。并一再叮咛她,钱由她保管着,待褚梅生没事了再交给他。

    还好,在钢材成交时褚竹生承诺的这30万人民币没有给褚梅生,如果他给了,褚梅生拿了,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褚梅生最轻也得判个20年徒刑。

    当然,对这30万元钱,夏桃红没有对谷粒儿提起。

    “妈的,看不出褚梅生这小子真的艳福不浅,两个美人儿,一个向北,一个朝南,拼着命为他奔波……”谷粒儿听了夏桃红的陈述,看了夏桃红递给他的那张深海日报,心里又妒忌,又羡慕。

    “就让她一起去接褚梅生吧,这的确是个好消息。”谷粒儿抖了抖手里的深海日报,对夏桃红说了他与赵晓红约定去接褚梅生的时间和碰面地点。

    第二天上午,当谷粒儿提前来到与赵晓红、夏桃红约定的碰面地点时,赵晓红、夏桃红已经候在那里了。他本想提前一点时间,等赵晓红、夏桃红来了可以周旋一下,以免两人见面后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来。可他看到的却是两人在亲亲热热在交谈。

    “怪了……”谷粒儿心里直嘀咕。

    说褚梅生艳福不浅,一点不假。赵晓红和夏桃红两个美人儿都深爱着褚梅生。赵晓红与褚梅生结婚已经这么多年了,没有给褚梅生留下一男半女,感到很对不起褚梅生,她甚至对人说过,如果国家允许男人娶二房,她一定会给褚梅生找一个;至于夏桃红吧,只要褚梅生喜欢的,他就喜欢,从来不会有半点犹豫,因此,只要褚梅生还喜欢她的妻子,她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任何想法,用她的话说,爱一个人,就要满足他所爱的一切。

    谷粒儿、赵晓红、夏桃红仨提前来到看守所门口,不久,看守所大门洞开,褚梅生从大门里走了出来。

    “褚哥――”赵晓红、夏桃红几乎同时喊了一声奔了过去。

    “谷粒儿在搞什么鬼?”褚梅生见赵晓红、夏桃红同时向他奔来,顿时懵了。也顾不了许多,一手拉着赵晓红,一手牵着夏桃红,含着眼泪问:“都好吗……”

    “呜――”褚梅生的眼泪没有流下来,赵晓红和夏桃红哭了起来。

    就那么几天,褚梅生已瘦得失去了人形,眉骨高凸,眼睛深凹,脸无血色,脖筋显露……怎不令赵晓红和夏桃红心疼。

    褚梅生在赵晓红、夏桃红的左右搀扶拥簇下回到家里。谷粒儿为打消褚梅生对他们所约定的疑虑,主动把赵晓红北上京城和夏桃红南下深海的情况避重就轻、加油添酱地学说了一遍,末了,当着褚梅生的面,郑重其事地说:“褚兄今天能回来,全是他夫人的功劳,是否能再减一次刑,就看夏桃红了,不知她带回来的那张报纸有没有用。”

    谷粒儿没有改变他的初衷,言语明显倾向赵晓红。

    而褚梅生心中的天平,仍然保持着平衡,尽管他明白没有他的妻子,今天他不可能回家这个道理,但夏桃红给他带来的褚竹生的消息,令他更为振奋。

    “想不到,真想不到哇……”褚梅生捧着深海日报,颤抖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

    第二天,按照规定,褚梅生到厂里报到,夏桃红陪着他见了瞿国盛。

    使褚梅生惊奇的是,瞿国盛对他写信给方天一和赵晓红上京城找成碧显的事非常清楚。原本他以为薛冬生没有把信转给方天一,经瞿国盛一说,才知道薛冬生没有食言,只是方天一把他的信压了下来。后来,京城来了电话,他才把褚梅生给他的信批了下去。

    赵晓红到京城也正是时候,法院刚刚把第一个判决书送达褚梅生,就接到了方天一的批示,批示的大意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按最低量刑判决,不推向社会。”

    这是一段相当高明的官场文字。前部是高帽,戴上它即使出了问题也不是我的责任;中部是给法院讲的,量刑是个圆,放在圆中心是合法的,放在圆的边上也是合法的,但必须合法;后部呢?京城来电马虎不得,但又不能明确指示法院放人,怎么办,就来个不推向社会。这里的花头就多了,另行给安排工作,留在厂里……这是符合中央“给出路”的政策,不给社会增加压力和不安定因素,到底怎么办,由法院定夺了。

    法院接到方天一批示,那敢怠慢,急忙兵分两路,一路到检察院、公安分局,传达了方天一的批示,把第一份判决书收了回去,人犯嘛,仍暂押看守所;第二路则到申浦钢厂,约见了分管厂长瞿国盛,把情况对瞿国盛说了,征求他如何量刑才不推向社会的意见。

    瞿国盛听了当然打心眼里高兴。讲得实际一点,作为分管销售的厂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