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梅兰竹菊的第一部原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回 熊大贵怒斥褚竹生 褚竹生喜遇财神爷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样的,那一天,他正在一个工地上筛黄沙,一个满载黄沙的卡车停到工地一侧,卡车司机拿着一张送货单来到他的面前,说是来送货的,但找了好几家工地,就是找不到主儿,问他知道不知道送货单上的那家工地在哪。他看了看送货单,摇了摇头。那个司机一脸无奈,转身离去。正当那位司机准备登车之时,一个灵感从他的脑子里闪了一下:“慢,先生……”他边喊边追了上去。

    他在那张送货单上看到有“货到付款”几个字,证明要黄沙的单位还没有付款,正好他打工的工地急需黄沙,何不叫那个司机卖给这个工地。

    他把这个设想对那个司机说了,司机听了不由大喜,他正想把黄沙运回去呢。褚竹生向司机要了送货单,看了上面的价格,然后找了工地的头儿,说工地缺黄沙,他联系到了一车,是不是把它买下来,并报了价格,当然这个价要比送货单上注明的价每吨高3元钱。

    工地头儿一听乐了,他正愁黄沙缺货呢,立即通知验收收货,并在收货单上签了字,交给褚竹生到管帐的那儿领了货款。

    司机高兴,工地头儿高兴,他自然也高兴,就前后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他尽赚了90元钱,够刺激的。晚上,他翻来覆去地想着这件事,脑子里隐隐约约感觉有一个可以赚大钱的机会,这个赚大钱的机会犹如一根飘荡在空中的线条,就是无法抓住它。

    第二天,在上班途中,当他路过一皮包商店时,他突然眼睛一亮,豁然开朗。

    “皮包公司,开一个皮包公司!”他听到过深海有皮包公司,不用办公室,不用投资,只要一只皮包,就可以赚钱,可他没有见过,但凭着他敏锐的商业头脑,他想到了它,并很快就加以实施了。

    这个皮包公司做的就是让“司机高兴,工地头儿高兴”的生意。

    凭着他对数字的敏锐记忆,他拨通了那个司机给他看过送货单上的单位电话号码。说来也怪,人走运的时候什么都顺,不走运的时侯喝凉水也塞牙。接电话的就是那个送货司机。他把他的设想对司机说了,希望司机与他联手,他管运输,他负责销售,省去其它环节,各赚各的钱。那司机叫孟超,福建人,对深海不熟,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褚竹生到工地找了头儿,辞去了筛沙的活,希望把工地采购黄沙的工作交给他,那头儿想褚竹生已为工地解决过一车黄沙,也就答应了。

    他把消息通知了孟超,要他每天送两车到工地。

    再说那孟超,与黄沙产地销售开票员吴盈盈打得火热,他就凭着吴盈盈手里的开票权,别的车辆要排队,他不用排,随到随装;货少了,别的车辆装不到,他能装上。也就是凭着吴盈盈手里的开票权,褚竹生的生意不断放大,许多搞房地产的开始向他订货。由于孟超能开到票,好多司机也就巴结他,当褚竹生的生意放大后孟超应付不过来的时侯,他一呼百应。

    褚竹生是要沙有沙,要车有车,孟超成了他的财神爷,没多少时间,就发了一笔小财。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重现当年真实的故事。纪录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史;记载中国民营企业家曲折的命运;解剖了人性本能;描绘当今社会众生相。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