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的优劣全写明了,要征询他们的看法。
“走,找监军去。”哥舒翰反应过来,一挥手,带着众人直奔李昌国的帐幕。
他们一进入。吓了一大跳,只见李昌国的帐幕里摆满了各种图籍,还有几个吐蕃人,正在回答李昌国的问话。几个吐蕃人的态度极好,李昌国但有所问,他们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敢有丝毫隐瞒。
李昌国挥挥手,这几个吐蕃人施礼退下。
“有什么事?”李昌国伸个懒腰问道。
“你自己看吧。这是陛下的圣旨。”哥舒翰把圣旨递过去,自己找个位置坐下来。
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各自找位置坐。
李昌国接过。展开一瞧,道:“两种治理之道,各有所长,你们以为哪种更好?”
“两种治理之策,各有所长。很难说哪种更合适。”哥舒翰沉吟着道:“分封旧例虽然要生乱,却适合眼下情形。大唐要与大食大战一场。这需要耗费很多钱粮,能省就省。等到与大食大战之后,那时有了财力,再来推行群县也不晚。”
“这么说,你是赞成分封旧例了?”李昌国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
“权宜之策罢了。不过,我还是赞成丞相之策,推行郡县最为稳妥,可以一举杜绝后患。”哥舒翰的眉头拧得很紧,难以决断。
“李翰林呢?”李昌国盯着李白问道。
“哎!”李白长叹一声,道:“李林甫这奸贼固然可恨,我却不得不说,此贼有雄才,看得深远,郡县制实为上策。”
李白空负报国之志,不得其门而入,与李林甫有莫大的干系,李白对他是恨之入骨。却不得不承认,李林甫有大才,是难得的治国奇才,他看得深远,郡县制可以一举扫除吐蕃的后患,不会再生乱。
“我也赞成丞相之法。”郭子仪、李光弼同声表态。
“我嘛,对这此等事从无高明之见,不敢置喙。不过,监军说哪种好,就哪种好。”李晟抚着额头,沉吟一阵,随了李昌国的意见。
“滑头。”众人都知道,这等事李晟决无高明见解,他的优点就在于驰骋疆场,而不是为治道出谋划策,这太难为他了。
好在,他还是精明人一个,出于对李昌国的信任,一切唯李昌国马首是瞻。
“监军,你的意思呢?”哥舒翰打量着李昌国。
众人的目光集中在李昌国身上,静等他的意见。
“这两种办法,归根结底,就是钱的问题。”李昌国并没有立时回答,而是剖析道:“分封旧例着实省钱,朝廷只需每年打赏一些财货就成,缺陷是大乱没有,小乱不断。郡县制能从根上解决这作乱之事,却是耗费太多,吐蕃太穷,难以承担这重负,此事不可不虑。”
李晟急性子,忙道:“监军,你说了这么多,究竟哪一种好?”
“只要解决了钱粮问题,一切都迎刃而解。”李昌国微微一笑,道:“我们的眼界可以放得更远些,不必拘泥于吐蕃。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大宝藏。”
“宝藏?”
“在哪里?”
“这里!”李昌国拿过一张地图,摊开,右手重重拍在上面。
“天竺!”众声大声惊呼。(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