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就中了秀才,这回三房可是脱了鞋子光脚跑也追不上她了。
田氏故意地抖抖身上的新衣,笑道:“三嫂今日怎么有心过来了,三嫂真是好身板,这么大岁数了,听说割禾的时候,你要帮几个儿子轮流做饭,还要帮你几个儿子晒稻谷,我就不行了,在日头底下站一会就眼晕了。”
“我哪里有你这么大的福气,儿子争气,孙子也有出息,不用你伸手帮忙,吃的穿的都给你送上门去。我家那几个儿子靠天吃饭,我能拉扯一把是一把,都是我肚子里出来的孩子,我能偏了哪一个,少不得尽了自己的心,能帮一点是一点,当娘的总归是盼着自己的孩子把日子过好了。”三婆婆笑着回道。
田氏听了她的话有些走心,正要回一句,沈氏听说三娘过来了,忙从灶房里出来,还没来得及说话,三婆婆开口了:“玉梅啊,三娘知道子福中了秀才,赶忙过来看看你,这可是整个曾家的荣耀,当年三娘就常说你是个好媳妇,你看你把这几个孩子都教的不错,如今也是苦尽甘来了,享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瞧三娘说的,不就是个小小的秀才吗?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谁知道这孩子能走多远?”
“错不了,你放心吧。我常跟这几个小的说,要珍惜这进学堂的机会,也好生念书,穷人家的孩子能进学堂不容易,要不是瑞祥帮着,哪里去找这好事?”
“那可不,我儿子为了族里和村里的几个孩子,连县学都不做了,可偏偏还有的人不领情。”田氏说到这个有些愤然,因为曾瑞祥没收到多少束脩,本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全免。
三婆婆听了有些讪讪,沈氏忙拉了她进屋里说话,子晴没兴趣听,跑到灶房准备做饭了。“晴儿,你哥才刚说让你做什么白斩鸡?我怎么没听过?你从哪里学的?”沈氏送走三婆婆一家回来见子晴在灶房弄鸡,忙问道。
“娘,在昌州买菜时人家告诉我的,又简单又好吃,我才学着做的。”子晴赶紧解释,其实是上世自己老妈最爱做的一道菜,确实简单好吃,子晴就记住了。
十点多的时候,子晴正在准备蘸料,家里又来客人了,沈氏叫子寿去开门,子晴也没在意。不一会,灶房进来了两人,看见子晴在忙着,问:“你这是在做什么啊?怎么光有葱姜不见菜啊?”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