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生缺陷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足以引起他人关注的航母与舰载机,因此其导弹系统成为了焦点,也因此得到了外界的广泛认识。

    显然,帝国海军以导弹为核心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不可否认,“威廉大帝”级巡洋舰非常强大,是大战之后战斗力仅次于航母的战舰,可是其局限性也极为明显,即要让反舰导弹发挥威力,就必须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六百公里,甚至更近一些。问题是,在海战中,以超级航母为核心的中国舰队,显然不可能给予对手这样的机会。要知道,在“威廉大帝”级巡洋舰形成战斗力的时候,中国海军的第四代舰载战斗机已经大规模装备部队,而J-78的作战半径高达一千二百公里,即便是J-88的对海打击距离也在八百公里以上。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的大型战舰是徒有其表。

    此外,如果“威廉大帝”级巡洋舰真有帝国海军吹嘘的战斗力,那么帝国海军为什么要在八零年代开始建造大型航母呢?

    帝国海军的发展方式,产生了一个谁也不能忽略的影响。

    这就是,在整个冷战期间,虽然帝国海军是中国海军最强大的对手,在七零年代末与八零年代初,还对中国海军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帝国海军也没有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海军,更不具备挑战与战胜中国海军的实力,且始终没有能够对中国海军形成优势。

    要知道,即便在危地马拉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战略收缩期,中国海军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全球性海军。

    从某种意义上讲,帝国海军面临的问题与帝国空军战略航空兵非常相似。

    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科技与经济实力上的局限性,使其在发展战略性军兵种的时候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与经济困难,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国就算穷尽国力,也没有能够在冷战中获得压倒中国的战略优势。

    别忘了,海军本身就是战略性军种,没有人会把海军限制在战术层面上。

    这种科技与经济上的差距,根本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弥补,而这也就决定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冷战中的最终结局。这就是,在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最终将因为内部问题而崩溃。中国在冷战期间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点燃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内部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非战争手段打击对手正是冷战的主要标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