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纯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十一章 粗鄙农夫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黑里乡.王家府邸

    谢襄自入静中缓缓退出,只觉得心光发露,对道经又有所悟。

    “七年了,一直积蓄道根,又有着师兄的密传,终于也到了明悟真种的时候了。”谢襄沉吟着,虽早已预料,不过还差半步,难免有些期待。

    沉思了片刻,她出来了,就见一个丫鬟怔着,笑:“你呆什么呢?”

    “小姐,您真是太好看了……小姐您才出来,现在天阴,又下着雨,您多穿件坎肩,免得着了凉!”

    谢襄知道她是好意,也就由她加了衣服,出来一看,真的下了雨:“下雨了?生火了么?”

    “老爷和老夫人房里都生火了,前面送来了年例,单子在这里,老爷和老夫人已经看过了。”丫鬟取出一张纸双手捧过来。

    谢襄接了看了,很有些项目,拉到最后,看着是净银八千两。

    谢襄看完了单子,觉得并无太大差错,笑着:“本月的月例都发了罢?”

    “都发了,老爷和老夫人各二十两,小姐您十五两也收在内房,连三少爷十两,四小姐五两都发了出去,不过四小姐出嫁后,报过喜来,却是有了身子。”

    “再取二十两银子,带些上好阿胶送过去,别的琐事还是由老夫人掌舵,只是别太节省了……还有什么事?”

    “族里族学馆建成了,却请您过去看看,是不是符合规格。”

    “那就去看看!”谢襄说着,话说这族学馆原本就是私学,但现在家大业大,就扩建了。

    “小姐,现在雨大着呢!”

    “不要紧,路修了呢!撑着伞就是了。”

    谢襄坚持这样,自没有人反驳,当下就一个丫鬟伴随一个婆子撑着伞过去了,不过的确不远,修的路是碎石路,并不沾多少泥这时也没有惊扰到人,就到了几百米处的族学,就在祠堂左侧。

    祠堂建成了有二年,却没有着新建的痕迹,只见祠堂内部,一片片淡红色的气运在里面流动,形成一个小池时时有着白气延伸出去,这却是恩泽着王家,真是大有兴起之相。

    而族学,是由正厅和厢房组成,看起来很有气派,正厅摆满了书,又是登记学生的场所,当然也是先生休息的地点以灵觉的角度看去,却见丝丝白气游浮在内,这是族学本身气数却是收集万卷书籍而来。

    假以时日,或许更浓些!

    这时里面听到了声音,就自正厅里出来一个人,却是周玖,现在族学馆建立,要招募三个固定的“先生”,而这周玖自是首席。

    二年过去,周玖早不复以前饥寒,戴着方巾,身上多了几分书卷气见了谢襄,上前来作揖。

    谢襄微笑的略还礼,进去,却略一惊,里面除了二位先生,还有一位二十五六岁左右,很是书卷气,又有着一种说不出味道。

    谢襄看了一眼,就吃了一惊,睁开灵眼看上去,又看不出,只觉得一股赤气弥漫,显是哪家大有根基的公子。

    “这位公子是?”

    这人露出一丝笑意,行礼:“是王夫人?我实在冒昧,见礼了,不请自来,还请夫人海涵……”

    周玖连忙介绍着:“这是方公子,字长青,前来游学,却见着此地有着万卷书经,有不少珍本,故过来看看。”

    这就是长青道人所化,谢襄一怔,却也不以为意,只是说了一声:“方公子尽管看就是了!”

    说着就仔细看着,见厢房干净,有五个房间,每个都可容纳三十个左右学童读书,特别是白气自书卷中一丝丝溢出,更是心里欢喜。

    所谓的书卷气,是真实存在,谢襄到这地步,当然知道,大凡孩子出生,无论多贫贱,都有着上升的余地。

    孩子能启蒙读书,就可以接受这一丝丝白气来滋润,假如学的不错,就能积蓄出一小团白气来,这一小团白气,利用得当,就可使命格受到滋润,有的甚至能抬一格,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原理了。

    最重要的是,这气运来自知识本身,并没有消耗多少家族气运,家族只是支持了财力罢了。

    看了些,谢襄稍有些遗憾,王家虽得了不少,但底子太薄,也是才有兴旺之相,这时只能固本培元。

    翻了翻书卷目录,谢襄想起了王存业的指示,说着:“启蒙可用千字经,同时加以算术,有些小经和大经,就不必在这段时间授了。”

    周玖听了就是答应,这时这长青道人却说着:“启蒙用千字经还罢了,为何加以算术而不授小经?而且听说贵家学道,何不授之道经?”

    周玖听了就顿时渗出几分冷汗这是王家的族学,方公子你在这里旁听还罢了,出口真不应该连忙使着眼色。

    谢襄一怔,却笑着:“现在诸侯并起,科举松弛,别说很难考上科举,就算考上又怎么样呢?”

    “道经更是艰难一途,非天资通达而不可进,族里哪有时时这样人才?与其授了道经给他们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如更注意实际。”

    “读书能识字明文,算术能计算帐本,这二项能学会,就能找到工作,就能改变命运,所以王家族学,范围广大,凡王家子弟,甚至佃户子弟都可入学,但只授基本。”

    王家底子太薄,一心求仙学道,或者一心科考当官,都不是王家现在能支持。

    “单是识字明文,计算帐本,不授春秋大义,不懂忠恕之道,学有何益?”这个方公子似是很固执,说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说到这里,谢襄抿嘴一笑,静静的听完,才说着:“方公子,不授春秋大义,不懂忠恕之道,学还是有益。”

    “现在道论颁行天下,朝廷和诸国诸侯物殖繁茂,族内子弟进学,能识字,能明算,就可相对容易获得工作,我王家所求只是这些。”

    “至于春秋大义,忠恕之道,肉食者谋之,非吾家之道。”说完这些,谢襄不想和这个陌生人说话了,对周玖说着:“既族学已立,下月就可启学,我会送来些钱米,麻烦先生了。”

    “是!”周玖高声应了一声,他当了王家七年学师了,再说现在待遇非常不错,五两银子每月,年底还有赏赐,现在已安了心,再也没有别的想法了。

    见着谢襄出去,他看着这方公子,眼神就有些冷淡:“方公子,您多话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