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停战令下达(跪求月票!)第(2/2)页
使其组织越小越好。
业经被任命为军事调处执行部的美国委员罗伯逊先生最初不得带同四个以上的随员,即政治顾问一人,副官一人,录事一人及翻译一人。
在洛克菲勒上校指挥之下的执行小组,必须包括必要的人员,以便在危险地区设置各个分部,维持交通,供应必须的办公处所及室内需要等等。执行组的美国部分于开始时,计划中大约将包括美国军官二十六人,士兵六十八人及中国籍的雇员三十人。
附件即是洛克菲勒上校拟订的执行组美国部分的组织形式。情形紧迫。请阁下派遣一个规模相仿的组织,作为执行组的国民政府部分的人员。
洛克菲勒上校将于1946年1月11日去北严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并集合美国方面的人员。罗伯逊先生于1946年1月13日可准备就绪,启程前往。如果国民政府方面的委员与中共方面的委员能准备同时启程,则最为便利。寇蒂斯将军将以其私人专用的飞机C-54运输机供应使用。
军事调处执行部与执行组的人员,应立即组织起来。国民政府方面与共产党方面的人员,至少在开始时,双方各不得超过军官四十人与士兵九十人。
在这些人员到达之前,准备给予适当的便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议凡参加执行组的人员应按预定计划。于1月15日开始到达北平,至少有半数人员应于1月19日前到达北平。其余人员到达北平的日期,至晚不得迟过1946年1月26日。
同样的备忘录正在递送延安毛润之主席
张群 周总理 乔治?寇蒂斯
1946年1月10日于重庆”
“有了这个军调部,就能够保证停战协议的实行吗?军事冲突会不会停下来?”有的人不禁问到。
“我看不一定,”另外一个记者说道。“这个军调部还不是各方人员受各方的支配!说不定会上演一场好戏。”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处突然安静了下来。敏感的记者们立刻猜到可能是记者招待会就要开始了。所以顿时都不再开口说话,屋子里面一时之间鸦雀无声。果然,周总理走进了接待室,逐一和30多名中外记者们握手问好。从今天早上开始,周总理又是出席政协开幕式,又是和乔治、张群进行谈判,又是参加签字仪式,又是向延安发电报,整整忙了一天,但是人们却很难从他脸上找到倦容,周总理仿佛永远都是这样精力充沛,他的目光永远炯炯有神,脸上从来不曾出现过倦意。
“各位记者先生们,欢迎你们前来参加这次记者招待会!”随着周总理的开场白,记者们手中的笔开始刷刷刷地划动,接待室里面的镁光灯也不时闪耀。周总理的目光全场扫视一周,然后又接着说道:“今天国共双方共同的公报发表了,这是大家所关心、所欢迎的。公报的重要内容大家已经看到,我毋须多说。虽然这仅仅只是停战命令的公告,只是停止内战的开始,但这却是极不容易的事情。中国国共两党的军事冲突,断断续续已达18年之久,其间虽因抗战而停止冲突一个时期,但在抗战之后又发生了冲突。像这次公开发表停战命令,还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我想这个成功,主要应归功于全国人民的要求与督促,同样地应归功于同盟国人民的要求与希望。在合乎国内外人民要求之下,我们中共代表团提出了无条件停战的要求,杜鲁门总统发表了声明,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发表了协议。同样在这基础之上,我们看到了寇蒂斯将军的大力协助,我们看到了政府代表的努力,最后也显出了蒋委员长的决心,而完成这个停战命令的颁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