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利坚之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皇御像事件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臣秘书长开始,一直到小日本战败投降的时候,每天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而木户幸一的日记在日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面,不仅成为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内幕的罪证线索,而且也为世人认清裕仁的战争责任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材料。

    在东久迩宫稔彦内阁解散之后,小日本统治集团从“应该由充分了解米国的人物组阁”这一考虑出发,决定推举币原喜重郎上台组阁。币原喜重郎于1872出生于大阪府一个地主家庭,他是三菱财阀岩崎弥太郎的四女婿,和曾经担任首相的加藤高明是连襟。币原喜重郎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毕业之后就进入外务省工作,曾经担任外务书记官、日本驻荷兰大使、日本驻美国大使馆参事官等职务。从1915年起,币原喜重郎开始担任大隈重信内阁、寺内正毅内阁、原敬内阁的外务省次官,在这期间他还曾经担任日本驻美国大使、华盛顿会议日方全权代表。

    由于曾经长期在外务省以及日本驻外使馆任职,所以使得币原喜重郎对于国际形势,特别是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形势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外交思想。在1921年担任日本驻美国大使期间,币原喜重郎和加藤友三郎、德川家达一起,作为日本的全权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日本签订了《五国海军裁军条约》《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币原喜重郎从1924年起开始担任加藤高明、若槻礼次郎、浜口雄幸等内阁的外务大臣,期间经历了五次内阁变更,和田中义一扩军备战的自主外交路线有所不同,币原喜重郎在担任外务大臣的5年多时间里面,坚持协调外交,特别强调维护日英美之间的关系。在对华政策上面,币原喜重郎反对使用武力,主张以经济渗透的方式,巩固扩大日本在华权益和影响。基于上述设想,币原喜重郎在担任外务大臣期间,推动日本政府参加了伦敦裁军会议,签订伦敦海军条约,努力缓和日本与英美之间的关系;签订日苏条约,恢复两国政府之间的交往;在北洋军阀混战期间采取不介入,中立立场等;缔结日中关税协定,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在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席卷长江流域的时候,币原喜重郎在南京事件之后第一个承认了国民政府。但是币原喜重郎的外交政策却遭到了日本军部的责难,被称为“软弱外交”。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币原喜重郎被迫于1931年12月11日辞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