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总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七分军事 三分政治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西暖阁的宴会无疑是团结的宴会,胜利的宴会,双方皆大欢喜。

    崇祯和王承恩的小命暂时保住了,失去价值之前,李自成还会礼敬有加。至于抗清大业,毕竟李自成现的态比历史上原来的态重视多了,如果这样提醒还没有一点起色,那李自成就实是扶不起的阿斗。

    第二天,还是武英殿西暖阁,李自成召集了大顺朝进京第一次御前会议。到会的除了昨天陪宴的牛金星和宋献策李岩外,还有刘宗敏、李过、顾君恩。

    牛金星介绍了昨天晚宴的情况后,刘宗敏当即表示祝贺:

    “这个崇祯,要是肯禅让,那自然是好不过。一来成就了陛下仁义,二来剩下的明朝官兵就好收服了。我看嘛,这是大好事!臣贺喜陛下!”

    听了这话李自成大喜,刘宗敏说话举足轻重,他开口支持一切就好办得多。

    “捷轩所言不错,禅让对我们大顺大有好处,可以早日匡定天下。各位意见如何?”李自成自从破了北京,特别是和崇祯喝了一场酒后,说话用词都有了一些讲究,仿佛不讲究一点,便不合乎帝王身份。

    牛金星马屁从不落人之后,马上说道:“陛下实乃天命所归,据臣所知,崇祯向来执拗,今天肯禅让,想必是对陛下真心佩服所致。他不是个糊涂人,明白如今这个天下只有英明神武的陛下才可以做得了天下共主,崇祯自己毫不知兵,与陛下相比相差不止以道里计。当今天下大乱,唯有陛下这样的英主才能威服天下,澄清宇内。故,臣为陛下贺!为大顺贺!”

    李自成听各式各样马屁听得多了,这种谀辞听起来毫无反感,反而觉得一日不听便颇不舒服。李自成眼光一转,望向宋献策。宋献策随即起身说道:“臣以为禅让之事确为可贺,禅让彰显天命所归,实为三代以来的美谈。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以禅让而登上大宝,天下可传檄而定。同时就算有人另立朱家宗室子弟为大明之君,也不过是‘伪明’而已,不能与正朔相提并论。只是崇祯所说的清兵威胁和吴三桂的招抚两大难题,皆是至关重要。洪承畴既然甘心为满清卖命,清兵必定会乘机大举南下,而我大顺北京和畿辅地区根基未稳,我军来北京的兵力也不过数万,应及早调兵遣将。至于吴三桂的招抚则应给出优容条件,不使其倒向满清。请陛下圣断!”

    其实所谓“三代”之间的禅让神话大有值得斟酌之处。尧禅位给舜,舜又禅位给禹,史家谁也没见过,但是史家就敢拍脑袋把尧舜禹的权力交接写成了光荣退休主动让贤的桥段。后世一帮好事者则直指其谬,指出所谓禅让的真相不外乎这样那样手段的抢班夺权。至于三代以后的禅让,假得连受禅让者自己都不相信,什么传为美谈纯属扯蛋。当然禅让这种做法再怎么的也体现了权力交接的明进步,向来是受到人们褒扬的。

    李自成点头,然后转向李岩:“林泉,昨日你也座,你的意见如何?”。

    李岩站起身,一揖到地,对李自成说道:“微臣昨日酒后辗转难眠,想了一个晚上。微臣认为禅让固然为好事,但局势仍不乐观。崇祯所言不虚,微臣以为哪怕禅让之后也难以避免两线作战。禅让者,固然为正朔,原本观望骑墙者由此将会附我大顺那是不假,但是愚忠大明者或者别有野心者决不会就此承认我大顺为正朔。微臣以为,左良玉、高杰之流必然会继续与我为敌,张献忠也决不会轻易归服。若是再加上吴三桂降清,则我军不只是两面受敌,可以说是四面受敌。其清兵无疑是劲敌,吴三桂也不可轻视。其他方面虽然不足为虑,但毕竟会牵制我军兵力。而且我大顺朝接收各地地方政权,也必然需要分兵。如此则难以集兵力全力抗清。而我军若不集兵力,想要一举击败清兵恐非易事。况且北京及京畿地区皆为平原,适于骑兵作战。清兵皆为骑兵,若其不胜可以远遁,但若我军不敌,则大军面对骑兵,因为无险可守,恐难以从容脱身。故此微臣反复思量,有一大胆想法,只是此议唐突,微臣唯恐陛下闻之震怒。”

    “林泉不必过分小心,只管道来。孤不会见怪。”李自成勾起兴趣,自然要一闻端详。

    “微臣认为禅让应该暂缓,陛下不妨等到大局初定再行举行禅让登基之礼。而目下,仍可以尊崇祯为帝。我们依然以大明为正朔,改年号为大顺。陛下可受封为秦王,任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一来,名正言顺,崇祯仍是大明皇帝,吴三桂等仍是大明臣子,降清亦即背明,顺我则是忠明,则我军可得多助力,又少了诸多牵制。待我军逐步分化瓦解收服各处明军之后,再与清军决战,一战而胜之,此时大局已定,再行禅让登基,是为稳妥之举。微臣此策乃是由崇祯所言‘一半军事,一半政治’启而来,只是改作了‘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微臣认为军事上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应该慎之又慎。如果能够以政治手段达到目的,应该可能优先采用政治手段,此乃微臣的一点微末见识。大胆悖逆之处,请陛下恕罪!”

    这时候《三国演义》已经风行,说书的把这个名著普及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李自成刘宗敏对“挟天子以令诸侯”岂有不知之理。传说满清从上到下就是参阅这本书打仗,甚至满清一众将领人人都夸《三国演义》好使,比《孙子兵法》强多了。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本是后世蒋介石的智囊——号称有“王佐之才”的杨永泰提出来对付红军的,这下被李岩提前近三年提出,可见李岩的才具也是“王佐之才”级别的。

    听了李岩的话,李自成倒是觉得颇有道理,纵横辟阖的政治伎俩他书读的多了,自己起义之后是没少用各种政治手腕,曾经把张献忠罗汝才辈玩得团团转。至于早坐晚坐皇帝这个位子,反正崇祯控制自己手,这个位子跑也跑不掉。早坐晚坐不打紧,关键是安安稳稳永远坐下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李自成不仅没有生气,反倒露出了笑意。崇祯要是知道这帮人这里商量,要把他继续按皇位上不让下来,不知道作何感想!

    顾君恩听了之后,觉得大是有理。当初是他力主李自成进攻北京,但是现崇祯所推演的局势展,只要稍有理智的人都会认为绝非空穴来风。要说其他人害怕李自成还犹有可能,要说洪承畴畏惧李自成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他是心思玲珑之人,如今一听这些推演,自是冷汗直冒,自己原来的计划显然过于理想化,清兵是不会跟李自成客气的!自己之前光想着攻破北京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