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惊雷入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章 静待(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90章 静待

    剑阁的军权由姜维掌控,纵是董厥胡济二人据理力争仍是无济于事。阴平桥另一端的诸葛绪仍旧是按兵不动,并不知晓邓艾川的情况。见剑阁的蜀军仍是没有动静,不由得担心起邓艾的安危。

    阳平方面的钟会比诸葛绪还要焦急,邓艾入蜀后消息皆无。大军的粮草就快供应不上,再过十余日便要退兵了。若是邓艾川成功,自己这里反而退兵,不是笑掉蜀人的大牙?于是钟会连续数日派人去摧诸葛绪。

    邓艾进军到成都城下,之间城上兵甲鲜明,守城军卒各个彪悍面容,一望便知是精兵。随军的粮草携带的不多,蜀军没有出兵的意向让邓艾和一众魏将倍感失望。三日的军粮消耗的很快,从绵竹运来的补给也撑不了多久。毕竟绵竹关外还有蜀将张微的军队虎视眈眈。

    一封劝降信射到城头上,被守城的军卒捡到后送到了蜀国皇宫大殿之上。刘禅命司马胜之殿上大声宣读,武群臣皆听得频频皱眉。谯周心思跳动,想出列说些什么。偷眼看看刘禅的表情,再看看刚被刘禅封为侍的范长生,谯周忍了忍没有动作。

    范长生被刘禅请入书房后开门见山的表明了立场。天师道有感于刘禅近年为国为民之举,愿意协助刘禅保卫蜀国。刘禅闻之大喜,天师道扎根川的这些年吸收了不少姓作为教众。有这么一股民间力量支持,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都会稳固得多。

    天师道的教众之三教流之辈皆有,绝大多数是普通的穷苦姓。这些人无孔不入,处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果把这些人纳入呼雷阙,刘禅的情报网将会加的细致。

    范长生对此也是赞同,并且提出了深一步的想法。当年的魏武帝曹操改变黄巾军的信仰,组成了对曹操本人绝对忠诚的青州兵。如今大可以效仿曹操,用天师道代替黄巾军组建一支忠于刘禅本人的军队。

    当然这支军队的班底仍旧是蜀的精锐人马,附以天师道的忠城教众,再加上范长生改变众人信仰的手段,如此组成的军队忠心和战斗力上都会是让人放心的。毕竟刘禅不会一下子相信天师道和范长生,范长生也需要借助蜀汉朝廷的力量使天师道继续扬光大。

    双方一拍即合,呼雷阙的范恩乃是范长生的族弟。见陛下和兄长相谈甚欢,陛下甚至不再执意出兵,悬心头的大石总算落下。出宫之后刘禅立即拜范长生为军师郎将,侍之职。

    就刘禅罢兵之后,好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东线的阎宇派人将与庞宏的计策送给朝廷审议,同时再三请求刘禅不可出兵。南方的霍弋的异族精兵也加快了行程。让刘禅开心的是张皇后平安产下了一对龙子,群臣贺喜不断皆言此乃吉兆!可刘禅只是欢喜张皇后母子平安。

    邓艾的降书写的很有采,说的也很实。刘禅若是一名昏庸懦弱的君主恐怕真会考虑献城投降。但杀子之仇,断臂之恨并不是如此容易抹消的。安定王刘瑶等三子虽非亲生,然三子以父事刘禅,刘禅也以子待三子,如何不是父子?张遵是刘禅穿越后深为倚重的将领,患难之时便忠心相随,如今阵亡犹如折损一臂。宁死不降,这是刘禅的本心。

    刘禅心有数,群臣可是没有这种决心。五万大军转眼间烟消云散,成都的守军勉强凑够一万人。邓艾的人马也是不多,可挟威而来,让人忍不住心惶恐不安。魏军兵临城下,城内却是开始了斩头。凡是参与动乱的官员家族无论牵扯到谁,都是满门抄斩!

    非常时刻有非常手段,根本无须仔细的核对和审查。凡是捕获的,被人举报的都是立即送到菜市口斩。此举让城的姓和世家豪族为惧怕,若是谁口不择言牵连到自身那才是天大的祸事!

    事件唯一没有被处死的便是高贵人,高贵人竟也有了身孕。若是处死高贵人等若一尸两命,而且是陛下的龙种加不可以草率的对待。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高贵人打入冷宫,待其产子之后处斩。同是刘禅的孩子,可命运自此已是不同,即便出生也不会有什么前途。

    比起成都的稳如泰山,寿春则是风雨飘摇。丁奉野外分兵三路奇袭魏军,一战斩杀魏军一万余人。王基军少势颓不敢力战,只好收兵返回寿春固守。十万吴军陆续抵达城下,开始了围城之战!

    吴军奋勇攻城,并且大肆散布襄阳方面的军情。这让仍不知情的王基等人大为震惊。王昶和王基是司马昭引为臂助的方面大员,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经验上当今的魏廷都足以名列前茅。

    襄阳若是真如吴人所言被破,豫州和兖州的人马必定是调往野增援,防卫宛洛阳等地。寿春方面则只剩下青州以及徐州的援军了。

    得了襄阳,吴人便有了北上的重要据点。进可攻退可守,辅以天下之的江东水军,对曹魏的威胁隐然蜀汉之上的态势。施绩和陆抗相会襄阳城上,开怀大笑。

    陆抗的军队看似从夏口往寿春支援,不过是个幌子而已。陆抗早带着一万两千名吴兵乘帆破浪赶赴襄阳支援。寿春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所有十万兵守尚嫌不足。北方各州支援极为便利,物资运输也是颇为畅通。江东夺取寿春要留兵留将,又要被往来便利的魏军频繁攻袭。

    相比之下,攻取襄阳无论战略上还是得到的实惠都远远高于寿春。吴人眼馋青徐之地,却也明白想得二州非是短时间可成的事情。襄阳的大军作为威胁,许昌的司马昭无论如何也不会倾全力去支援寿春。如此一来,寿春的丁奉是战是退,战略选择非常多也非常从容。

    现看的便是司马昭如何应对,如果魏国西线的军队仍是不撤,吴人大可以继续攻城掠地。假设司马昭决定撤回川的钟会人马,吴军便要考虑据安排防御工事,应付魏军的反攻了。

    军情紧急,做出决断不过三五日的功夫。只须等待三五人,这天下的大势便会明朗。如何走向皆司马昭的决断之,蜀国的命运,吴国的崛起便看司马氏的抉择为何!

    这一时刻除了寿春仍是战事不休,其他各处几乎都是等待一个信号。究竟是战,还是退,是推翻伐蜀的计划还是痛击吴国的入侵……

    三五天的功夫谁都等得起,即便是粮草将的钟会也沉得住气。只有一人是不能等的,邓艾坐不住了。劝降书一入成都便似石沉大海,成都放佛一口古井般波澜不兴。邓艾大营望着成都城头,心急如焚的盘算着如何打破僵局,但面对如此巨城任谁也是无计可施。

    绵竹与涪城和江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