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官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九九章、一战成名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驴放猪的屈辱与卑微。更何况,农村來的兵按政策本來不安置,哪來回哪去,可有的走后门竟进了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门子硬根子粗有的还直接进了政府机关,却让背个绿背包回到家乡的他到“粮食”去报到。

    口袋里装了3000元复员费的马强,心里窝了一肚子气。

    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沐浴全国。

    岭南原本是黑吉两省交界处一座鲜为人知的农业小县,人口仅二三十万。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当改革开放好像龙卷风一样猛烈冲击着天朝古老的城市和乡村时,小城也展现了奇迹与风采。给岭南小城带來经济大繁荣契机的不是原始农业,不是掠夺式开采矿产,而是千载难逢的巨大无形资产----撤县设市。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道路拓宽,城区扩大,到处都可以看到机声隆隆的施工现场。

    阳春四月,倒春寒刚刚过去,冰雪消融,天气一天天转暖。

    跟全国亿万家庭一样过惯了贫困生活的马强和家人们,面对如此形势,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发财致富的机会和条件。马强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哥哥马虎当时已在省城市工作,经多见广,既有头脑又有能量,混得已经不错,还利用工作之便广交了许多社会上的朋友。是马家两个儿子当时混的最明白的一个。

    “明白”的标志之一:第一批迁往省城受益的就是马强的父母。

    他们在大儿子马虎的安排下,在省城做起了水果生意。

    开始时本钱不大,只是做些零售。那里的钱好赚,沒多久便在省城滚雪球似的由原來的小摊滚成了有自己门市房的水果批发商。再后來,生意越做越大。

    这期间,马强还在粮食局当工人。

    怎么办?

    人要活命,自己一个堂堂的“马大侠”,总不能就这么活活让尿憋死吧?思來想去,这个一前一后总想弄个车开开的马强把第一次创业的远大目光盯在了出租车行业。他的朋友有一些开出租车的,一天弄个三头二百地零钱花花,玩儿似的,下饭店,上舞厅,进酒吧,泡小姐……好不潇洒!

    而自己在“粮食”累死拚活,还得受人管,一个月才挣俩个一脚踢不倒的两个逼冤枉钱儿!

    他马的,这是什么吊社会儿?这个自小就心性很高、自认可以在人生之路上有大发展的人看见家人在省城如火如荼地折腾,再看看身边的世道,不禁热血沸腾。他早就不想被人管,让人吆喝來招呼去窝囊地活着,只是有工作在那牵着一时半会儿还沒办法,也沒胆量扔了它。

    但不敢扔不等于不想扔,其实马强一直在观察,在等待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这个机会被他等到了!

    一向喜欢天马行空不受羁绊的马强决定买出租车,干营运。很快,这一想法便取得家族的理解和支持,马强根本沒费什么口舌,顺顺当当在哥哥马虎的资助下,买了一辆出租车,并跟单位请了长假,为的是既能挣大钱,又不丢掉铁饭碗,防止万一风云突变,政策一改,追悔莫及悔青了肠子,也算为自己留条后路。

    当时,岭南市的出租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來钱快,还不受人管,要多潇洒有多潇洒。好象又找回了当年在部队时的某种感觉,只是这感觉更实在,更剌激!

    哪成想,聪明人并不是他一个,想挣大钱的更不止他一个,加上城市的迅猛发展,出租车行业也跟着沒有任何节制地迅速扩张,因此,马强的出租车到手还沒开几天,钱还沒挣多少,他就发现,岭南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就像六月的蝗虫一般铺天盖地而來。

    车一多,秩序大乱。

    本來岭南就不是什么大城市,人口有限,如此一來,开车的比租车的人还多,你争我抢,生意清淡,马强也偿到了营运者之间激烈竞争和与租车人之间讨价还价,有时还不得不大打出手的滋味。这一社会大剧,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了恶性循环的地步。

    从小的经历和后天的积累,决定了马强决不是受人“欺负”的主儿。

    他更知道,在社会上要混出点名堂,非得有自己的一帮人不可!

    这个从小就经常充当“解放军总司令”的人,如今完全有本事、有能力、有办法重新将儿时那些小随从----现在都已成为血气方刚,敢打敢杀,做事不计后果的年轻人纠集到以自己为中心的团伙里來。无论从他的个性还是强健的体魄,登高一呼,有众人响应的底气和力度。

    于是乎,喝酒盟誓,兄弟朋友,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圈子。

    那一时期,经常跟他混在一起的就有孟怿权(绰号孟坦子)、张中岩(又名张泽庆)等人……这些人,后來无一例外地都成为马强在省城的黑社会犯罪集团骨干分子。

    这些人聚在一起,着实干了几件大事。

    =================================

    PS:求票求收藏!!!吐槽拉书迷,粉丝无上限!

    v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