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又有人投评价票了!感谢书友“窃明君子”!阿鱼一定会继续努力的!愿你阅读愉快啊!)
喀尔吉越想越怕,眼前空落落的平陵县仿佛是怪兽张开的巨口,正等着自己飞蛾扑火自投罗网呢!?——不行,不能去充州!
这是一部分大贵族得出的结论。可是,剩下的一部分人坚持认为——这是骗局!
他们的理由也充分,哪有敌人故意留下线索的道理?他真要我们去,闷声不响我们自然就去了,留书邀战,反而画蛇添足欲盖弥彰,这是落了下乘!更合理的解释是——他不希望我们去充州,欲擒故纵,故意吓我们呢!
喀尔吉一听,也有道理啊!——若果真看穿我军意图留有陷阱在前头,我们傻傻过去岂不正好?这封信……有问题啊!可眼前究竟该怎么办?两边都很坚持,难道要将部队拆成两半么?
喀尔吉抬眼看了看座下的二十一位大贵族——其余七位已沦为“殿后部队”被两大军团咬上了,凶多吉少。剩下这些人,已是惊弓之鸟,背水一战尚敢拼命,可如今敌我不明,他们又有谁肯出力卖命?
无言的尴尬再次降临。——就像大撤退时没人自愿殿后,此刻也同样没人敢为先锋。
除非——探明敌情!
喀尔吉叹了口气,决定——派出斥候远入充州查探!
他们也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一场会,已用去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而派去充州查探的斥候,往返百里,又是一整天!背后的追兵就像绞喉的绳索,每一次眨眼都在步步逼近,他们剩余的时间越来越少,探查的机会,只有一次!
于是,他们撒出了全部近五百名斥候,分向充州和冀州方向探查,务必在一天内掌握李天磊部的确切动向。
次日午时,斥候陆续返回,带来了海量的敌情动态。
冀州方向,大量骑兵部队正在集结,甚至边运动边集结,正全速往平陵方向蚁集而来,兵力不下数万!
而充州方向,未发现任何大规模部队,甚至几座沿边县城依然飘荡着大狄的旗帜。可是另有一个诡异迹象:对方的斥候简直可以用海量形容!不过这仅仅是推断,依据是——该方向的250名斥候,只回来可怜的22个!而且没有一个斥候可以靠近任何一座城池!
这下所有人都取得了共识!——陷阱!果然是陷阱!
冀州方向数万骑兵是关门部队,而李天磊的主力,很可能已在充州以逸待劳!那些插着大狄旗帜的城池,只怕是诱骗我军的障眼法!而那封信,乃是区区扰敌之策!
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关门打狗?老子先踹烂你的“门”!
于是,喀尔吉率领三十万残兵悍然东进,向着冀州方向的数万正在集结的骑兵部队发起了主动进攻……
然后,他们遇上了……程平安!
这支人马,是程平安的骠骑营,他们驻扎在平陵东北方的台县,收到军令程平安心急如焚,既为战局忧虑,更为义兄担心,真是马不停蹄火急火燎就赶来了,一心要救援义兄,拦住敌人!
可万万没想到,只赶了半路,敌人自己一头撞了上来,竟是把他给拦住了。
程平安又瞪大了独眼,这是什么情况?可接着就笑自己傻,管他娘的情况,一个字——杀!
骠骑营仅五万兵马,只有对面的六分之一。可面对海量的狄军战阵他们毫不畏惧,第一时间发起了反冲锋!
因为自信!
在程大将军的带领下,我们亲手消灭了天下至强的铁浮屠!我们的背后,数以十万计的袍泽正在飞速赶来!
我们,冲锋!
战斗是惨烈的。仅一个上午,骠骑营伤亡三成,可楚军的总体力量却扩充到了六万!反比开战时多了一万!因为——罗冠虎的部队,赶来了!
下午又是一阵好杀,两军直杀到傍晚时分,狄军依靠数量好不容易压制住楚军,只待连夜混战趁乱破敌!没成想,黑暗中一左一右两把尖刀一起捅来——罗秀儿、常朝阳,夫妻俩各领一支人马给他来了个“两肋插刀”!
这一股股部队,原本就驻扎在黄河沿线的县城里,先后接到李天磊的紧急军令,都是十万火急飞马赶来,相差也就是半天时间!
他们谁也不知道会在半路遭遇狄军,也不知道友军在此阻击敌人,更不知道狄军为何傻乎乎地自投罗网?可他们不需要知道那么多,除了一件事——至今所做的一切,就是要拦住敌人!消灭敌人!既然敌人近在眼前,那么……
同一条命令在同时下达——冲锋!冲锋!
混战!——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王五仓的人马从背后赶来时,战场真正陷入了一片混战!五股骑兵部队,就像五条毒蛇狠狠勒住中间的一头大象,任凭它如何挣扎死不松开!
直到天明时分,太阳自地平线升起,照亮了两个方向的两支大军!
那是李天磊的主力部队,以及刘彤、孟大牛两大军团的追击部队。——他们,终于赶到了!
五股厮杀一夜的骑兵纷纷退却。可松了口气的狄军却自行崩溃了!
此时此刻,就是再傻的人,也知道自己走错了方向,亲手放弃近在咫尺的生路,一头扎进楚军的包围网里!
二十万疲惫不堪的残兵,被近五十万楚军生力军包围!
这个仗,怎么打?
结果一直等到天黑,楚军依然没有发动进攻,只是铁桶般将狄军团团包围,却没有丝毫动手的意思。似乎,李天磊并不着急。
夜里,楚军四面八方扎下营寨,拉了几千降兵在狄营外通宵喊话,大致意思是——后路已断,回不了家啦,这边李天磊统领连铁浮屠都消灭了,区区喀尔吉不过小菜一碟!汉人的天下就要来了,何苦为鞑靼老爷送命?弟兄们别撑了,楚军优待俘虏,投降免死,倒戈有功!
接着又把上万封优待俘虏的“政策”射入狄营,瞬间就被争抢一空,只一夜功夫,每个士兵都知道了价码——同伴的一枚首级可以在楚国换五亩地!同时也明确了等价兑换原则:拿到将军的首级,你就是将军!
大家的眼都绿了,心却慌了。一边想着是不是可以平白多上五亩地,另一边又担心自己成了别人的五亩地。尤其是各级军官,他们深知自己的价值,部下们的眼神变得像狼一样不怀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