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视门第出身的时代,一个家族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顺应历史潮流则兴,逆历史潮流而动则亡,纵观太原王氏的兴衰史,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很深刻,一个家族的沉浮不仅跟家教有关,往往跟社会的兴衰有关,跟适应历史潮流有关,“王而不王,不王而王”,现在的王氏更趋向于“不王而王”,这样的生存哲学更有利于王氏的生存与发展。唐高宗的王皇后即出自太原王氏。
编辑本段七望
一、陇西
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或是出于忌吊,唐朝废陇西郡,但“陇西”二字已作为大唐李姓的标志为世人所铭记。
二、赵郡
赵郡,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赵国治邯郸市置赵郡。三国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复为赵国,治所由邯郸移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西晋末,复为郡。
东晋十六国时,战乱四起,群雄争霸,疆域分割,赵郡数易其主:永嘉二年308年,刘渊迁都干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国号汉,赵郡归刘氏,治所平棘(河北赵县城南1.5公里固城村);石勒据襄国今邢台市,称后赵,九年公元327年置赵郡,治所房子今河北高邑县西南);慕容隽建前燕,赵郡又属慕容氏;苻坚灭燕建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赵郡为符氏所有;慕容垂建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赵郡复归慕容氏;慕容垂之子慕容宝立,拓跋硅夺并州今太原,围中山,取常山诸郡,赵郡治所由房子移平棘,遂归北魏。
隋朝,文帝进行了行政建置改革,把南北朝以来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改为州县两级制,其后,又改为州、县两级制。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赵郡为赵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赵州更名栾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赵郡。一直到唐武德初,罢赵郡为赵州
三、清河
汉高帝置郡。后屡改为国,元帝永光后为郡。治青阳(今清河东南)。元帝以后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东汉改为清河是我国张姓、贝姓、房姓和崔姓发源地之一。
远在公元前八百多年的周朝,清河这地方名叫甘泉。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主的齐桓公占领了这一带,把甘泉改名贝丘,为齐国属邑。战国七雄相争,贝丘地方为赵国所有。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最后灭齐统一中国,定天下为三十六郡时,将贝丘旧地划出一部,另建了一个厝县,归巨鹿郡管辖,一直到汉朝。
清河之名,因水而得。据《战国策》说,张仪游说赵国"奉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就是指贝丘的清水河。汉朝初年,把原来厝县地从巨鹿郡分出来,以境内清水河为名,建立了清河郡。国,移治甘陵(今临清东)。晋以后辖境缩小。北魏仍为郡。北齐移至武城(今清河西北),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贝州为清河郡。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张金称、高金达起义于此。
四、博陵
概况: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安平县、深州市、饶阳、安国等地。
博陵一名的确在诸多人中还是颇有歧义的。历史上究竟有几个博陵,博陵到底指的是哪儿,还真是件一时说不清楚。中学课本中的注解,博陵在今河北定县。而如今的蠡县、博野、安平、深州、定州等地的街区、店面等,多有冠以“博陵”之名者。是博陵崔氏的发源地。
五、范阳
范阳是中国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区划名。范阳在历史上所辖区域多有变动,约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从唐大历四年769年起,所谓“范阳”则仅限于涿州范阳县,为涿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
广义上的范阳有时和幽州通用。
范阳一带是历史上很多名门望族的发源地。两晋时期,北方许多望族南渡后,其中相当一部分仍称范阳为祖籍之所在。
其中主要有:
1.卢姓,其中北魏时期的名门望族范阳卢氏即出于此。在今河北省涿州市有卢氏宗祠。
2.邹姓、简姓、燕姓的堂号为范阳堂,即来源于此。
3.苑姓、邵姓。
六、荥阳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以郑当时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七、太原
在今太原一带有秦置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于战火。
晋阳古城东西长约4500米,方位为北偏东18°,面积约20平方公里。196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数段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近年还发现建筑基础、砖瓦、琉璃构件和石刻造像。在古城附近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古墓葬。在城址的西部地区还发现有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童子寺等六朝、隋唐时期的石窟遗存。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塔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九龙庙等建筑。
晋阳古城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的面貌。遗址出土的石刻造像为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提供了资料。
宋灭北汉,毁晋阳,移并州至阳曲,即今太原。
宋朝灭北汉后,太祖认为晋阳有王气,因为五代十国大都在山西发迹,晋阳是山西都城,所以先放火烧城,据说烧了三年,然后掘河灌城,晋阳彻底被毁,当时死亡的包括晋阳城里无数百姓和官兵
春秋末,晋国大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