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贤妻生存守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84:两桩婚事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账房出来,外面清冷刺骨的空气迎面扑来,安静茹下意识地拢了拢大氅,抬头望着苍黄暗沉的天色。非常文学不知道韩睿华走到了哪里,她的生辰还有两天,韩睿华说生辰前一定会赶回来,那么就是这一两天的事儿了。

    如意踩着轻快的步子寻过来,“三奶奶,太夫人叫您呢。”

    “可知是什么事儿?”

    如意笑道:“二夫人在太夫人屋里说话,说到三奶奶生辰要到了,便叫三奶奶过去问问,三奶奶喜欢什么,府里也好热闹一天。”

    不好辜负了太夫人的热心,安静茹努力表现的很高兴,可心底不是没有失落,这是韩睿华对她第一个承诺。更多的,是担心他在外头旅途不顺,这两场雪纷纷扬扬,足有半尺深呢,北风愈发刮得厉害,天气也愈发的冷。

    “把亲家夫人、老太太请过来,想怎么热闹都成。”太夫人和蔼地笑道。

    沈氏道:“还有二舅夫人,舅侄儿媳妇,大嫂子,加上她们姑娘们,总是热闹的起来。”

    沈氏对此事似乎很热衷,太夫人听着也欢喜,朝欧阳倩道:“这事儿就你下去张罗吧,把翠竹园那边那个小花厅收拾出来,烧上地龙,屋里暖烘烘的,外头恰好有几株梅花,一边临水,一边是翠竹,咱们雪中赏梅去。”顿了顿,拉着安静茹的手,微笑道,“你喜欢吃什么就叫厨房做什么,不用管我们,你才是主角。”

    安静茹受宠若惊,“这怎么好,岂不是折煞晚辈,哪有晚辈正正经经地做生日的。”

    太夫人笑呵呵道:“你是头一年进咱们家,无论如何也要热闹热闹,如今年下,大多数的东西都是现成的,倒是便宜了你二嫂子不用多费心。”

    安静茹心知太夫人总想府里能热闹起来,只得福福身称谢,太夫人笑道:“我们是跟着乐,你要谢就谢你二嫂子吧。”

    安静茹转身朝欧阳倩福了福,欧阳倩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却很快就反应过来,忙笑着回了一礼,想了想问道:“要不要将孟大奶奶请来?”

    陆青苑?安静茹拿不定主意,看了太夫人一眼,太夫人道:“想请什么人都成。”

    欧阳倩大概觉得自己提出来的话很突兀,讪讪笑道:“我就想着她原来是三弟妹的闺蜜,三弟妹在京城的闺蜜不多,虽然都不同那时候,到底该走动走动的。”

    安静茹笑道:“是二嫂子心疼我,一会儿我就派人送帖子去。”

    既然请了陆青苑,安静茹琢磨着要不要请蒋家的两位姑娘,那时候是与蒋家大姐姐亲厚些,可后来蒋家大姐姐嫁人,安家搬来京城,接触更多的还是蒋家两位妹妹。

    安静茹犹豫不定时,二门上的婆子送来两只锦盒进来,竟蒋家两位姑娘送来的生辰礼物。安静茹叫赵嬷嬷将送礼来的婆子请进来,婆子是以前认识,蒋家三姑娘的教习王嬷嬷,安静茹请王嬷嬷坐下,王嬷嬷一边坐一边拿眼睛四处打量,最后落到坐在榻上的安静茹,没想到以前不怎么起眼的姑娘,摇身一变周身富贵,而气度也随着变得端庄富丽了,微笑而客气地道:“韩三奶奶还记得奴婢,真是荣幸。”

    “王嬷嬷说哪里的话,这些年还要多谢王嬷嬷的指教。”

    这王嬷嬷是个罗嗦的,一点儿错都要说上半天,安静茹偶尔去蒋家做客,倘或举止不雅,她也会管管。久而久之安静茹一旦去了蒋家就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习惯最后变成自然,无需刻意她也能达到淑女的要求了,否则她的原形早就暴露在姜氏、太夫人眼前了。所以安静茹对她的感激是真心实意。

    王嬷嬷老脸微红,“是奴婢卖弄,韩三奶奶莫要见怪。”

    寒暄几句,外头又有人来回事,原来是庄子上的管事们来了。王嬷嬷见安静茹忙,便起身告辞,安静茹让春香招待她吃杯茶暖暖身子再回去,顺道叫赵嬷嬷预备的回礼。赵嬷嬷素来知道蒋家两位姑娘喜欢什么,不多时就备好了。

    庄子上今年的收入较往年少了三分之一,账本虽然模糊看不清,可总账房到底还有个大致的,小麦早就转手,其余的农作物也都交了回来,外头钱总管一一检查,今儿只来了两位管事,且大多是田地没有坡地,粮食品种也不多,只有谷物和豆类等。便是如此,安静茹也一直忙到暮色降临。.

    第二天,是另外两个庄子的管事来了,一个是南京那边的,那边的庄子比较大,一个几乎抵得上两三个,虽然粮食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山林里的鹿茸等山珍却交了不少。太夫人对这些都不在乎,那些珍贵的山珍都交给了厨房,并不用做在账面上。路途遥远那边的粮食收益都没有拉回来,除开山珍、牛羊、家禽等,交了五千两银子的现银。安静茹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太夫人的私产,一年差不多有一万两的收益。

    一万两呢!安静茹出嫁的嫁妆加起来还没有一半。

    大多数的庄子上基本都是这个时节交付东家,所以姜氏也忙,忙了两天才告一段落,刘氏陪姜氏在账房算账,刘氏也识字,看了账本后,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咬牙道:“真该叫太夫人也瞧瞧这些账本才好!”

    姜氏早就平静下来了,吃了一口茶放下茶杯淡淡道:“好在东西都在。”

    是啊,固定的产业都在并没有易主,不过是收益对不上。且这未必不是在太夫人的授意下,沈氏才越来越张狂。

    当年沈家落败,沈氏的嫁妆并不多,初来府里难免显的小家子气,姜氏希夷记得,当初府里还有下人议论,说沈氏连赏钱也拿不出来。

    但并非是真的不生气,姜氏握紧拳头,这些年她自己的嫁妆也贴进去了不少。

    刘氏冷哼一声道:“咱们家人口也不算多,每年宫里下来的赏赐也不少,算上那些永业,便是再如何铺张浪费也不会没有剩余吧?”

    未了,她大概觉得自己太激动,顿了顿道:“我只是为大嫂不值,这些东西也不是她一个人的。”

    三房是庶出,永业田以后分家的时候三房是没份儿,按照大周朝廷的规矩,永业田永远跟着爵位走,韩国公府的永业田占了两个爵位,一个是大老爷身上的,一个是二老爷身上的,以后谁继承了这两个爵位,永业田便也继承了。虽然三房不能去分永业田,可永业田的收益在没分家之前应属官中,官中的东西三房是有资格去分的。太夫人年纪大,指不定哪天就没了,到时候分家,官中却什么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