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是有小人于背后谗言。”
卫子夫泪如雨下,以袖掩面,哀怨道:“我侍奉陛下这么多年,不敢有丝毫骄纵。据儿又是他的亲生骨肉。他不信我们,反信旁人……真让人寒心!”
霍去病见他母子二人激动,一时之间也无言可劝,暗想,自己虽没有父亲,却也好过有个要杀自己的亲生父亲。
黄昏时分,卫后和刘据愁苦了一天,都无心用膳。
霍去病强作精神安慰几句便告辞离宫,迎面正撞上刚刚看完陛下要出宫的卫青。
舅舅热情相邀过府一聚,霍去病犹豫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行了两步,突听宣室殿方向传来哀嚎声阵阵,蹙眉问道:“舅舅,您可曾听见什么声音?”
卫青淡然一笑:“有个内侍罪犯欺君,陛下下旨赐他二百杖,还道他若是第一百九十九杖断了气,那掌刑之人也要人头落地。唉,他还有得叫呢,我们先走吧。”
霍去病凝神一想,回头端望,只见赤霞胜血,蔓延满天。
因此刻近了年关,平阳公主忙着走家串户联络感情,府内倒显安静。
炭火融融,酒过三巡,二人均感面红耳热,卫青这才说到正题:“上次你向我打听你爹的事,我一时嘴快告诉了你,后来颇感懊悔,就向二姐坦白了。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二姐又嫁了户好人家,似乎也看得开了,不但没有怪责我,反倒表示——即使我那夜不说,她早晚也是会告诉你的。”
霍去病手腕微抖,酒盏内的清冽溅出几滴砸在桌上:“当真么,舅舅,我娘她真这么说?”
卫青沉重地点点头,举起杯将酒一饮而尽:“她还说,你若得了空,不妨去看看你父亲,他最近过得不大好。”
霍去病的一颗心霎时为那素未谋面的父亲揪了起来:“他……怎么了?病了?”
卫青摇摇头,叹口气道:“听说他们夫妻生了个儿子,一向乖巧,上个月在街巷里玩,冰寒雪滑的,孩子一时失足,竟跌落水井而死!唉,可怜他们夫妻两个,身边就那么一个孩子!”
霍去病听得眼睛一红,咬牙道:“知道了。过阵子等军情处理清楚了,我会回平阳过年,看完母亲,也会找个机会过去瞧瞧的。”
卫青赞许地看看他,又为他满斟一杯:“我听说你身边带了个小孩儿?”
霍去病“嗯”了一声,“是容笑从家乡带出来的孩子,名叫宝儿,从小失了父母,挺可怜的。从前被托付给李家,后来李家埋怨容笑欺瞒女身之事,怕孩子受委屈,她就将孩子托付给了我。”
卫青摇摇头,呵呵一笑:“那个容姑娘远去淮南,想不到你还这样待她。”举起杯,朗笑道:“也好,大丈夫的气量就该如此!我卫青的外甥果然不是心胸狭隘之人!来,你我满引举白!”
霍去病抿唇一乐,也举起杯子:“既提起此人,我便一并说了吧。来年开春,我少不得还要再上战场。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我回不来,还请舅舅看在我的面上,照顾宝儿。日后,若她那里有何变故,舅舅,也请你帮她一帮!”
卫青脸现怒容:“臭小子,马上要过年了,你胡说些什么?再说这些乱七八糟的,我的美酒,你也别喝了!”
霍去病哈哈一笑,举杯请罚三杯,卫青这才消了气。
转眼过了年,武帝下旨立长子刘据为太子,并改年号为元狩元年,满朝文武及各地诸侯国齐齐称贺。
说也奇怪,太子一立,武帝之奇症立时就好,不出三日,已能自如下地行走,未央宫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王夫人虽对立储一事不满,但旨意已下无可更改,所以面子上做得还算好看。
武帝见后妃关系和睦,也就将全部的心思都转移到了开春对匈奴的战事上去。
霍去病向武帝告了假,又跟赵破奴交代好军营之事,带着宝儿和数十亲卫回转平阳。
母亲卫少儿的身子比去岁好了许多,这桩心事一了,不由得想起那日舅父所说之话。
跟母亲暗示了一番,卫少儿没有反对,遂找个吉日出门去见父亲。
刚要出陈府的大门,有个小孩飞奔而出,一把抱住他的大腿,低头一瞧,正是宝儿,于是笑道:“我要出去一下,你别胡闹。”
宝儿不肯,仰着小脸,死抱着不松手。
冠军侯想了想,开口道:“好吧,我带你同去。只一件事,到了人家,你可别乱玩乱闹,乱跟人家要东西吃。”
宝儿笑着点头,抢先奔出府门,一把拽住落霜的缰绳,落霜也低下头蹭蹭他的小脸,把他逗得咯咯直笑。
霍去病带着孩子骑着马一路来到霍仲儒的宅邸。
虽有些近乡情怯之感,但霍去病行事素来不会拖泥带水,于是强忍心头激动——
敲响了父亲的宅门。
作者有话要说:【解释】
1.史上,常融的确告了太子的黑状,说他在皇后宫内调戏宫女嬉戏,但那是长大以后的事情,不是元朔六年。因为老尉想提前结果了常融,所以就放在这章里了。
2.史上,霍霍的确去看望了父亲霍仲儒,但也不在这个时候。虽然史书没写明确的月日,但应该是在河西一战之后无误。为剧情需要,老尉把这件事编在了河西一战的前面。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