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一甩袖子,眼睛一瞪,大声喝道:“怎么不是真的?!你们这帮人,天上掉馅饼了还不知道接着,傻愣着干什么?!”
刚才小桓好言好语的说话,反倒让大家有些难以接受,此时被夏槐喝骂两句,却有了真实感,顿时醒过神来,欢腾的声音简直要冲破云霄,那些妇人偷偷抹掉眼角的泪珠,摩挲着身边孩子的脑袋,哽咽道:
“儿啊,好日子可真要来了!”
那孩子不过六岁,懵懵懂懂的问道:“娘,私塾是什么啊?”
当娘的心中一痛,一家子都生活在庄子里,每日为茶米油盐奔波,孩子这么大了,连庄子都没出过,连私塾是什么都不懂!
“就是小伙伴们一起识字的地方。”
“识字是为什么啊?”
“识字,就不会被人当成傻子,若是有出息,就能当大官了!有数不尽的面饽饽吃!”
......
发生在喧闹中的这场对话,自然没有旁人听见,就是若是有人听到了,可能会笑这母子没有见识,可这就是乡下劳苦人家最简单的愿望——有数不尽的面饽饽!
若干年后,此时这个年幼的孩子真的成了一方大员,只是他也把这时母亲的话忘记了,唯一记得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东家让自己走上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第二日,佃户们都早早起来了,尽管昨晚家家都兴奋的睡不着觉,但是他们还是强撑着起床,就是老人孩子也都跟着起来了——都商议好了,别的地方帮不上忙,庄户人家都有力气,就是孩子老人也可以跑跑腿,递递东西,除了这样,他们也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了!
于是,大山带着车队驶进林家庄时,早有人候在道边,一窝蜂的上去帮忙卸车,不过两趟,车上就空了,大山拍着一个年青小伙子的肩膀,夸赞道:
“行啊!这可省了我不少功夫!”
那小伙子憨笑道:“管家说笑的,东家这不还是为了我们?咱哪敢不尽力哩!”
旁边早有些递上一碗水,大山咕咚咕咚喝个精光,向旁边看去,见赶车的人人都有,才放下心思,吆喝道:“赶紧了伙计们,再一趟就完事了!”
转身跳上牛车,又赶回城里去了。
庄子上的事自有小桓操持,昨天刚到的张忠,李义在一边帮忙。
佃农们先是推倒四间泥坯房子,接着打桩的打桩,和泥的和泥,搬石砖的,抬木头的,人人都不闲着,妇人们就在野外架了大锅,准备饭食,小孩给大人们送水,老人则帮忙捡泥里的土块子,一时忙乱有序,热火朝天,人人脸上都带着大大的笑容,一把抹去头上的汗珠,接着干了起来。
起点中文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