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民工的五彩生活(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节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医药化工、电子、建材、食品加工四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能源、纺织、机械三大传统产业,形成了“4+3”工业经济特色板块。医药化工业——以精细化工、成品医药为重点,发展高浓度化肥和生物制药,重点支持宜化楚星、大江、宜昌鄂中化工、宜昌欣龙、东阳光医药等企业发展。目前已形成年产108万吨酸、24万吨合成氨、75万吨复合肥、3800吨医药制品的生产能力。建材业——大力发展高标号水泥、中高档卫生洁具和墙地砖,积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重点支持宜昌华新水泥、惠宜陶瓷、首佳陶瓷等建材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已形成水泥450万吨、490万件高档卫生洁具、300万平方米中高档墙地砖的年生产能力。电子工业——依托东阳光化成箔、新京都电子公司,发展化成箔、ptc电子元件为主的电子材料,培植电子元配件、网络器材、教学设备等产品的开发。食品工业——以浙江丰岛、宜红茶业、天峡鲟业为依托,重点发展以软饮料、罐头为主体的食品工业。目前已形成年产2。5万吨罐头、4200吨精制茶的生产能力。机械加工业——以船舶制造、输送机械、机械配件为重点,已形成年造船8。5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纺织工业——以清河股份、南清纺织、宜昌欣龙熔纺为代表的纺织骨干企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开发适用型纺织产品,提高服装制造水平。能源工业——重点发展东阳光火电厂,支持化工企业余热发电项目,提高水电、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

    2、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全市规模企业达到10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其中过10亿元的3家,过5亿元的4家。税收过千万元的达到8家,过500万元的6家。省级高新技术达到9家。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34家,出口商品达到7大类20多个品种,出口额达到7500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0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69万美元。

    3、形成陶瓷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四大分区,聚集规模企业81家,2007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0。5亿元、销售收入98亿元,实现税收5。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化成箔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发酵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在全省92家县市区工业园中,综合考评排名第一位。

    4、创建1个国家级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51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6个企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共组织实施了64项科技攻关项目、88个技术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154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34个,申请专利67项,授权专利20项。东阳光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红霉素发酵工业用菌种改造和过程优化控制技术”,被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重点项目。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29。8亿元,增加值达到10。9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的27。6%和35%。全市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著名商标3件。

    5、发展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建成23万亩优质柑桔、7万亩优质茶叶、70万头生猪、18万只山羊、1万吨清江鱼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人平拥有1亩高效经济林的目标。已成为“中国柑桔之乡”、中国最大的宜红工夫茶生产基地、中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中国最大的人工养殖鲟鱼生产繁育基地和鲟鱼鱼籽酱生产基地。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44。9万亩、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达16个。清江鲟鱼、宜都蜜柑,天然富锌茶,宜红功夫茶等一批名优农产品。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1家、省级4家、宜昌级13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

    宜都市围绕“工业强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以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础设施日益配套,先后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城市绿化先进集体、湖北省级文明城市、湖北省级园林城市、湖北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届在湖北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竞赛中位居县市组第一名。

    按照自然与人文相宜、传统与现代相兼的原则,注重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相结合、区域位置与地形地貌相结合、自然资源与城市经济相结合,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重视城市的文脉延续,重点突出宜都的文化景观、名人文化和滨江特色,委托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力求在城市格调、城市档次、城市特色上创新和塑造地方特色。沿长江清江线规划建设的低层仿古风格的住宅、宾馆与沿城区长江大道、杨守敬大道等主干道建设的具有现代气息的高层和多层建筑,文峰公园、人民广场、陆逊广场及街头小游园的雕塑小品,整个市区初步形成了“绿树成荫,城园相融,绿与城市协调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

    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入手,实施道路工程。新建、扩建了长江大道、清江大道、城河大道、杨守敬大道等一批城市主次干道,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12。06平方米。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并致力于园林绿化上档次、上精品、上水平,全市形成了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公共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小区绿化为依托、以街头绿地为点缀,突出滨江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现代城市绿化格局,构建了一座三山环抱、绿荫满城、两江伴流、风景宜人的山水园林城。截至2007年底,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387。2公顷,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42。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08。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和11。08平方米。实施精品工程。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使其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大力营造新的城市亮点,相继建成了两园(文峰公园、滨江公园)、两场(陆逊广场、人民广场)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公园绿地,对主要街道重要地段的临街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