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照管,皇帝虽不忍拂她的意,却也知道问一声端王夫妇,赵瑜和小乔哪里敢答应?不提当年那一桩过节,梅皇后心里对赵瑜恨意未消,怕她拿孩子泄愤,他们可不是太子和仁王,舍得把这么小的孩子送进宫里养,早晚不得见面,夫妻俩同口一词,只说孩儿离不开父母,拒绝了皇后的好意。
梅皇后倒也能想得通其中曲折,并不多说什么,谁知过了不久,梅皇后竟然珠胎暗结,诊出喜脉,帝后顿时欣喜不已,梅皇后对腹中胎儿珍之重之,皇帝更为能补偿她,愿她再生一子,亲自对坤宁宫作了一番梳理,所用人员皆是知根知底的亲信,侍卫环侍,戒备森严,众皇子、公主入宫请安问候尽孝心只能在外殿,由内侍、宫嬷代为传禀即可,仁王自然也再没有机会进坤宁宫,面见梅皇后。
第二年六月,梅皇后以四十有六高龄,在夏阳灿烂花木芳华中拼尽全力产下一子,相貌酷似死去的二子赵琨,皇帝欣喜之余,赐名赵瑗。
梅皇后生得赵瑗,又悲又喜,此后一心一意全在赵瑗身上,精心抚育,而皇帝虽然也顾及后宫其他妃嫔和幼子幼女,却以梅皇后母子为重,疼宠依旧,夫妻俩万千宠爱付于一小小婴孩,外边皇子们如何争斗,都懒得去管了。
赵瑜依从太子的意思,就在此时命人收网,将仁王和庄王兄弟从云端拽落下地。
御史弹劾,仁王的罪责桩桩件件有据可查,真实无误,这些却并不能让仁王惧怕,朝堂上他扬眉冷笑,而皇帝端坐龙椅,平和淡定,面无波纹。
众朝臣内心暗自嘀咕,赵瑜不动声色,散朝后兄弟几人随同父皇进了偏殿,一番唇枪舌箭,针锋相对,以真凭实据佐证,皇帝先是痛心,最终震怒了,却仍想护着仁王,欲召宗人府,宗人府宗正及左右无不是皇帝族中兄弟,皇帝有意相护,他们岂有不听的?
赵瑜说:“自然要送交宗人府,但后宫之事如何说明?半数以上新晋妃嫔为周氏族亲女子,罪族女服侍帝王,诞下龙嗣亦有过先例,如若明知也罢了,却完全是暗中操纵,仁王为爪牙,太后做指使,千方百计蒙混圣听,是何目的?难道让宗人府把太后也一并审问?”
这话原本没多大意义,就是随口说说,以观有什么后效。
皇帝目光阴沉地扫一遍众皇子,最后盯着赵瑜:“依你们,便当如何?”
一直不作声的敬王出列,躬身道:“禀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宜先交由太子与六宫统管处置,然后再报备宗人府,寻个名目最后定罪即可!”(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