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白蛇传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名将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宁采臣认识的人,夏侯剑跑去比剑去了。蜘蛛精不知死哪去了,鱼娘在闭关,这妖精闭关,不知多少年后才能出来。小青与白素贞剑术不错,可她们实在不适合出名。

    



    龙脉之地,机遇是多,可危险也不少。

    



    没奈何,宁采臣只有亲自出马了。

    



    这次比斗与上次夏侯剑、十三娘之战不同,上次是稳与准,只求伤敌,不求花式。

    



    这次主要是演,怎么酷怎么来,调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就不信就没有一个以武入道者。

    



    既然是演戏,配合很重要。宁采臣的角色是以静制动,十三娘则是动,越多越好,越神奇越好。

    



    白素贞她们不能出席演员表,但这幕后制作,声光效果还是可以帮忙的。

    



    浩然正气也好,仙灵之气也好,凡人是看不到的。她们的工具在幕后,在宁采臣与十三娘所用的剑上施法。

    



    不为别的,只要有光就好。

    



    如果两剑相接,再迸出火花来,就更加出效果了。

    



    而为了让人群能看清楚,宁采臣可还准备了一些慢动作。电影中的“子弹速度”搬到现实,有了妖精们相助,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宁采臣是不会真的用枪的。这时代的突火枪,一枪下去,全是铁砂。宁采臣不觉得他能避过,所以在这里他用的是柳叶。

    



    和《新白娘子传奇》中一样,那柳叶会飞到半途变为飞刀,然后宁采臣慢动作躲过。飞刀飞过,重新变成柳叶,插到地上墙上。

    



    让这古代人亲身体验一把“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可将万物‘转化’为自己手中之‘剑’的境界。路边的一根木棍、一个野草、甚至石头均可用剑法转化为‘剑’,用来退敌。

    



    现在的问题,就是向文衙内借地方,以及观众了。

    



    没想到,当文衙内得知有人要在他的楼上比武,推广武道时,他二话没说,拍胸脯保证剩下的他包了。

    



    真是没想到,比起掌柜的不信,他倒是信的。

    



    那《凤舞九天》,他一开始便买了一本,每天每天照着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白素贞已帮宁采臣做好了符。左边衣袖是银河落九天,点点星光从天而降;右边是剑轮舞,符一撕开,便周身变化出光剑来。

    



    宁采臣要做的是控制好浩然正气,不要影响了符咒施术便行了。

    



    文衙内真的很给力,把他老爹都请了来。由他老爹出面,地方上的厢军都统、将军都有出面。

    



    唯一遗憾是,宋朝的重文轻武,以致文人几乎全体缺席。

    



    “这就够了。武道是只有武者才看得明白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来与不来,无关紧要。”宁采臣安慰他道。

    



    这时,一将军走了进来,听了,大声道:“你这书生很好。早知道这书是你写的,还是写我们武人的,我非让我军中的小崽子们,一人一本。哪用得如许麻烦!”

    



    《凤舞九天》实在不好卖。崔老板便把宁采臣的名头打出去了。就连这斗武大会,文衙内也借用宁采臣的名号。

    



    说服他爹时说:“宁公子为武人著书立说,却没有人欣赏。为了让世人认知武道,不惜请来武道高人以演武。这等盛事,我等武人不支持,还有何人支持。”

    



    这一番话不要紧,所有军官,能来的不能来的,全都来了。并对宁采臣好感大生。

    



    武人在宋朝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为了让武人从军,朝庭竟然在人脸上刺字。

    



    平日里别说宁采臣这大才子了,就是普通书生,他们也得赔着小心。万一那人若做了文官,他们不就惨了。

    



    纵观开朝以来,有哪个文人会高看他们武人一眼?更不必说著书立说了。

    



    面前这武将,一身常服,并没有做武将打扮。

    



    文衙内赶忙上前介绍道:“这位是呼延灼呼将军。呼将军是汝宁郡都统制。今路过杭州,特意请来。”

    



    呼延灼哈哈大笑道:“若知杭州有宁公子这等人才,我呼延灼早来拜见了。”

    



    “不敢不敢。是学生拜见将军才是。”

    



    宁采臣说的不是客套话。

    



    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并州太原(今属山西太原),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在梁山排座次时,呼延灼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应“天威星”,为梁山第八名好汉,又被封为“马军五虎将”之第四员。梁山受招安后,随宋江征讨辽国、王庆、田虎、方腊,多建功勋。班师回朝后,呼延灼被封为御营兵马指挥使。后来率领大军,打败了金兀术四太子。

    



    这样的人物显然让宁采臣吃惊不小。

    



    是,宋朝是有水泊梁山,是有梁山起义,但是这呼延灼可是小说中的人物。历史上是没有此人的,只有呼延绰。

    



    “将军之名可是灼烧之灼?”

    



    “正是。你可认得于我?”呼延灼感兴趣道。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