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三章 拜大神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时写这本书的时候兴唐还有一些章节没有码完,公众版时间短,必须要让大家看到更多字,因此只有一个初步大纲。直到现在,主线才拉到第六卷,后面也有了一些模糊的印象。初时的原始粗纲也几乎推翻,更没有分卷,但还是分卷为好。上面的章节名叫《纨绔少年》,大家有数就行,不修改了。

    



    ==========

    



    江杏儿拾起郑朗换下来的内衣,忽然弯腰窍笑起来。

    



    郑朗恼怒地说道:“笑什么?人终是要长大的。”

    



    “喏,”但江杏儿洗净了铅华之后,一些原来美好的品性显露出来。终是不大好意,红着脸,提着他的衣服,拿出去洗。

    



    晒好后,回来又是笑。

    



    “还笑!”

    



    “奴是笑大郎身体长得好慢……”

    



    对此,不但大舅哥担心,时间一长,郑朗自己也担起心来。难不成让高衙内那几脚,将海绵体踩坏掉了?不过终于有了一些发育长身体的迹象,心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可这时候才发育,是晚了些。

    



    不知道那方面……是不是正常?想到这里,不由自主的瞅了一眼江杏儿渐渐鼓大起来的胸脯。不算什么**,但呆在郑家,每天陪着郑朗写啊画的,合了她的心。又没有外人打扰,生活饮食皆是很正常,身体便长得快。

    



    一对小鸽子蛋,渐渐变成了一对大面包。裹在绿色绸裙里,曲线分明。

    



    看到郑朗瞅她羞处,江杏儿脸再次红了,轻声说道:“大郎,你才长身体,过两年吧,要奴给你。”

    



    “给什么给!”敲了她一下小脑袋。

    



    但此时江杏儿留在郑家真不想走了。郑家生活安定,几个娘娘人又好。实际呢,家中只有郑朗一个孩子,无论柳儿或者四儿,或者江杏儿,几个娘娘也象对待半个女儿一样疼爱。

    



    不但对她,还有她的家人。

    



    相比于其他几个女子,江杏儿品性确实是最好的了。沦落到那地步,也是无法之想。父亲如崔有节说的,是一个穷酸儒,喜欢写写字,看看书,可是屡考不中。这个不中,不是省试,而是解试,又不会经营,整天就堆在书堆里,最后因病去世,家也潦倒了。母亲带着她的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度日,日子没法子过,才将她卖到青楼。

    



    可能受了她父亲的影响,这才嗜书如命。

    



    才开始郑朗名声还没有完全正过来,江母担心,来看了两次。几个娘娘对她母亲热情招待,还拿了许多钱帛,作为救济。其实这两年江家情况在转好,大哥能挑起家庭重担,在江杏儿偷偷资助下,又娶了一门好媳妇,倒不是她幼年时那样寸步难行。

    



    母亲看到这状况,还能说什么呢?

    



    后来事情真相传出来,才知道女儿三世修来了好福气。

    



    此时,江杏儿感觉自己就象生活在天堂里一样,有时候做梦搂着柳儿,笑出声来。

    



    柳儿抗议无效。

    



    为此,几个娘娘狠狠的取笑了她一顿。

    



    江杏儿又红着脸跑走了。

    



    如今,她才从书痴里走出来,渐渐有了些小想法……

    



    郑朗又开始写字。

    



    外屋有人说话。

    



    到了夏末,陆续的有佃农前来询问交租子的事。

    



    以前郑朗名声未起之前,十几家佃户总是在拖,拖到最后,往往大娘慈悲心一起,也就算了。六娘看不惯,便道:“人善了,要被他人欺的,我家租子已经是很轻。”

    



    大娘温声温气地说:“六妹,想一想他们也可怜,又要交租子,又上税,一年下来,往往一点存余也没有。权当积德行善吧。家里面不差这几个钱粮。”

    



    若没有刘掌柜侵吞一事,就是郑朗不附体,郑家用费也足以自保。不外乎就是烧烧香,给一点香火钱,这个可多可少的。或者买几件衣服,六娘七娘喜欢用一些脂粉。

    



    大娘对地租看得就淡。

    



    但也不是所有地主都这样的,那么宋代都进入和谐社会了。有的地主不但租子重,还放高利贷苛剥百姓,名目繁多,甚至用各种花样侵吞田地,好在地税在宋代占的比例不大,否则这几十年太平辰光下来,都能成为严重的弊端。

    



    自郑朗扬名后,佃农赖租子的情况,反减少了。

    



    于是出现了一种怪状,收租子的人温声相劝,少交一点,交租子的人抢着交。随着郑朗名气越大,这也成了一件琐事与美事,被传扬开来。

    



    说话的人声音都很轻,怕打扰了后院正在看书写字的郑朗。

    



    往日郑朗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可此刻听着前面的说话声,居然没有办法再写下去。

    



    无他,自己几乎过着闭关的生活,不但看书,也在练字。可用米体书写,字虽然缺少了灵气,看上去还是很可以的。想通过一些其他字体的变化,找到感觉与灵魂,可练了一年多,也没有悟出什么。相反,不停的尝试之后,不用米体字,用自己想出来的字迹,字倒越写越丑。

    



    字还能感到这个瓶颈卡住,但绘画连一点感觉都没有。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