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栅栏全是木制结构,烧起来容易,搭起来也不难,待占城军撤走后,长山蛮族便又回到故地,重建村寨。
但是宋军此次进攻,方法却大不一样,他们每攻陷一座寨子,并没有放火烧掉,反而在占领的山寨重新建立碉堡,岗哨,筑建石墙,步步为营地向里进逼。每打下一处村寨,就将这处村寨变成了自己的一处据点。要知道这些村寨不是立于山中较为平缓肥沃之地,就是立于关隘险要之地,战略地位皆非常重要。宋军掌控了这些村寨后,自然极大地压缩了占城军和长山蛮族的生存空间。
而且凡是遇上那种举村逃亡,进入深山的村子,宋军便在此留驻兵马,安排当地官吏在此管辖,同时迁来已经服服贴贴的占城流民及汉人移民前来屯田耕种,将田地都分了下去,并免除十年税赋和徭役。
当然,宋军也遇上了不少阳奉阴违,甚至暗中搞破坏的占城人,还有假投降,然后煽风点火的长山蛮族之人。对于这些破坏移民分田,阻碍重新建立村落的奸细,陆游则下令各地驻军及官吏采取铁血手段,坚决镇压,毫不手软,采取以杀止乱的办法。以一时之乱换取将来的长治久安。
如此作法,果然重重打击了心存幻想,想复兴占城、暗中破坏的人。迅速地建立起了在长山中新的秩序。
这些迁来的无地流民和原来租种地主家田地的佃户,只要报名就能白得十余亩良田,还可以让子孙继承,自然个个都乐得开怀,反正他们也是无产阶级,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虽然有人担心被长山蛮族及占城军反扑,但见每处村寨皆有全副武装的宋军驻守,保护他们的安全,占城军鲜有反攻回来的。于是渐渐也都安下了心,不但死心踏地的留在当地。还主动建立护村队,协助宋军搜捕潜藏的奸细,安定当地秩序。
与此同时,岳云还将占城各大家族派来的支援私兵正式给了番号编制,变成了官军,然后让他们在已攻占的地方进行巡逻,清剿潜藏的奸细内应,尽快稳定外围局面。
在这样稳打稳扎,步步为营,铁壁合围之下,逃入长山的占城军可以流动作战的空间越来越小,他们在长山外围已经完全站不稳脚跟了,只能步步退缩,向大叻、德兰、宾嫩等三处深山中的城池逃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