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闲女当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8荒年策略(二)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起山产能产细粮的地方就只有三处,山田里的水稻地,竹山上的两亩糯米地,还有邓家村大约五十亩的水田。天山和竹山上的粮食产量,大家心里都有数,可邓家村的水田几乎荒废了百年,今年的早稻收成会如何,很难预料。按照刘洪生的估算,早稻大约只能收到每亩一百多斤左右。

    郁小闲综合估算了一下,三处土地在今年年景正常的情况下,早稻收成不会超过一万五千斤,也就是一百五十石粮食,可以勉强供应家里两个月的使用。至于三十亩的金斗观的产业,也只能勉强养活在观里做事的人,种田的佃户也是要吃饭的,余下的粮食有限。

    郁小闲把这些算给众人听,就是想告诉他们,靠种水稻是养不活所有人的,大家想吃饱,就要想办法,综合种养,主要靠红薯,芋头这两种产量高的粗粮来度过荒年。为了防范春天因为雨水多而产生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郁小闲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在所有高处的空地上种植成材期很短的竹子,竹子成材的时间大约是四十天,可以固定土壤。这样一来就能保住像泥沼那样的低处,包括山上的梯田可以继续种植。

    至于那些竹子也可以在新长成的时候就分批砍下来喂养黄金虫,黄金虫的汤水大家也都吃过了,除了有点恶心之外也还算能咽下去,也很有营养。在春荒时节,黄金虫不仅能当饲料,也能炖汤给人增加营养。郁小闲让秋冰月做过记录,大约要两百斤青饲料才能养出一斤重的成虫,养上几千斤虫子就能慢慢吃掉所有新长出来的竹林,几千斤的新鲜肉食能派上大用场。

    大多数抢种的竹子会在夏天统一被砍伐掉,重新种上黄豆,红薯之类的杂粮,这样秋天依然能收获大量的杂粮供大家食用。虽然也许收成会少一些,可依然可以保证大家不饿肚子。郁小闲还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黄家六爷的两处山窝子地是种芋头和南瓜最好的地方,已经被她租用了五年。现在就可以在种养场把芋头芽苗催生出来,派人把山窝子地收拾出来。在正月结束之前就可以全部把芋头播种下去。这两块地到了夏末就可以陆续收获,两块地至少能长出三万斤鲜芋头,三万斤南瓜,能不能平安度过上半年的粮荒,主要看这里的收成了。

    对于种地,在场的所有人都比郁小闲干得多,可偏偏他们就没有郁小闲那么会规划和想象。两个小山窝子的地加起来可以种植的地不过是二十亩不到,可郁小闲就敢估算产量。就像上次不按时节种芋头,种红薯,还有种植场里的那个污水净化,暖房什么的,可都是她想出来的点子,而且都有不错的收成。既然郁小闲看好两处山窝子地,大家也不会反对。他们都答应明天就开始带人开荒去。

    郁小闲把这件事说了之后,又扔出了一个更重要的措施,就是所有的种养事情都承包给家奴们。她只要一个固定的产量,其余的都留给家奴们自己支配。承包和工分制度相辅相成,就是要大家有积极性去经营出更多的食物。这下子在几个管事中间算是扔了一颗炸弹,梅管家说到:“外甥女,包租的事情是个佃户做的事情,这山产全是你们黄家的,没有道理让家奴分收成。我不怕王家兄弟生气,这半年要是没有跟着太太,他们现在的日子比去年还要惨。”

    做人要讲良心,王家兄弟和王大奎都纷纷表示。即便是没有一点赏钱,他们就是吃半饱都会好好种地报答黄家的恩德,绝对不敢要主人家的分成。郁小闲对王家兄弟说到:“你们的衷心自然没得说,可谁能保证只是用了工分制就能让全山和邓家村一共一百四十六个家奴都卖力地干活,还要动脑筋把事情办好。我这样包产,你们得了实惠。自然能卯足劲头来干。”

    王家兄弟说到:“那太太打算如何来包这个产?”

    郁小闲说到:“山田的收成,每块地产多少谷子都是记了帐的,早稻的产量我就按晚稻的一般算,超过的部分就是包产人的。晚稻的收成我按去年的产量打九折,我们家的地下了多少肥料,你们心里有数,这个收成只多不少。稻种我给,在收成里扣,四头牛随便你们用,也由你们照料,农闲就用于拉车,还算你们工分。你们每多收的一斤谷子,不论早稻还是晚稻,我都按照三十文买下来。这些钱就是你们种田的赏钱,这样的好事,你们会不会愿意拼命干。”

    王福听到这个话,立刻说到:“我愿意,种这些田,只要有十个劳力就足够了,我愿意选人去做。”

    郁小闲说到:“那山田和竹山上的糯米田就包给你了,牛也交给你们饲养,糯米田只能种一季,还能种些黄豆,就一共收你六百斤糯米,一百五十斤黄豆。余下的糯米和黄豆还是按照三十文一斤收下。所有田产,我只给一万五千个工分,剩余的你们自己去划算着用。我的工分是这样算的,一个工分就是一大碗饭,加一小碗素菜,要想吃的不错,一天大约要五六个工分才行,所有的工分都在每年三十晚上的头一天结算完,过年七天的伙食算是主人家的赏赐,不算工分。每个想当管事的人都要算着工分发放活计,千万不要弄得最后大家都没有吃饭的资格了。”

    听到郁小闲这么说,大家都笑了,郁小闲觉得这件事还是要大家商议一番才好,而且承包和把每件事都用工分标明价值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反复摸索着才能实行,而且山城,种养场,邓家村要同时开展,不然彼此之间就会有比较之心了。

    郁小闲把考量这些事情让几个管事先商议了,自己则带着秋冰月去了邓家村,她要和栾氏等人商议一下。栾氏听了郁小闲的主意也很是惊讶,不过从一开始她就很赞成这样做。要是这些奖励能兑现,所有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做事,这样上了轨道之后,郁小闲能省下好些精神去做别的事情。

    赵歧这几年还要负责家里的跑商队伍,在扬州一线开辟之前,他就是在泾-县和芜湖之间跑商就可以了,即便是未来扬州的路线通畅了,郁小闲也不会让他常年跑远路。为了路上的安全,郁小闲让邓家的老二跟了赵歧做副手,邓家老三老四拿了郁小闲家本钱跟着方六爷跑商,邓家村的主事之人就只能是邓家老大了。

    郁小闲觉得邓家四兄弟不仅能干,也是讲情义的人,所以他干脆让邓老大接管了邓家村的事物,当上了村长。把工分制和承包的事情跟邓家老大一说,邓家老大也很感兴趣,经过商议,邓家老大同意带着全村五十五口人,包下整个村子的花费,交两万五千斤谷子,二十头羊,两百只鹅,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