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闲女当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63 期货救灾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郁小闲已经把用于掩护的车辆安排好了,吩咐赵岐把马车停在宅子外头,她一上车就赶车飞快地跑起来。課外書亜璺砚卿在一个路口处,郁小闲布局的那些独轮车和三辆破骡子车看见她家的马车就会立刻开拔,把道路堵上。郁小闲预备先去丁家镇再绕路去芜湖方向,让陆家认为他是外地客商的事情变得顺理成章。

    赵岐虽然不明白郁小闲为什么这么做,可还是听话这么准备着。郁小闲独自带着百两黄金进了陆员外的宅子,当时里面正好有五六个人用一两二两的金子换现银。郁小闲大摇大摆进去,一进去就立刻要求验看银票子,那些负责兑换的人看着郁小闲验银票很是奇怪。

    郁小闲在里面选出了芜湖那边大通银号的通兑票子,对本地的银票置之不顾,立刻有个管家看出了端倪,问到:“客人,你可是要用几十两金子换银子?”

    郁小闲回答到:“你家宅子里,有多少芜湖那边大通银号的通兑票子?都拿出来,我是官锭金子,就要换那种银票。”随后郁小闲拿出了那次打劫而来的三十两官锭金子。

    管家看了立刻报告了陆员外,陆员外让账房立刻把这种银票悉数拿出来,一共是七百三十两,管家盯着郁小闲问到:“我们有七百多两的通兑银票,你能拿出多少金子?”

    郁小闲验看了银票,又去银票堆里选了一百两南陵大福号的银票,在现银堆里挑出了七个十两的元宝,然后才把百两黄金摆在桌上给管家验看。

    一个外地客商好大的手笔,一口气拿出一百两黄金兑换银子,所有的小户都留下来盯着看热闹呢。兑换手续结束之后,虽然陆家的恶奴已经心存了歹意,可还是不能公开抢夺。郁小闲则从容地把银子银票收好,到了二门口才突然发力奔跑,向大门口冲刺,让陆家的人始料不及。

    赵岐守着郁小闲一上车,就立刻赶着马车狂奔。陆员外家提前布置在门口的家奴虽然是骑着骡子去追,可惜哪有马车跑得快,可他们还是没放弃。等到了一个路口,陆家的追兵却意外地被一群推独轮车的伙计给堵住了路,更别说跟着起哄的那三辆老骡子破车了。 『*首*发』

    恶奴们回去把这个事说了,陆员外一直追查到了王家店,又查到有人在一个时辰之后兑换了那些大福钱庄的百两银票,这才相信那个外地客商是早有准备的,于是也就放弃了追踪打劫的计划。

    郁小闲脱身之后,把芜湖的通票银票贴身收好,至于大福钱庄的百两银票却是立刻去钱庄兑换了现银,还专门换的是各色散碎银子,一共兑换到了一百零三两。办完了这些事,郁小闲让赵岐同自己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把马洗干净了,两人把一切伪装都去了,才换上本来的衣服,啃了些干粮当午饭。

    吃过午饭已经到了下午四点,晚上要找地方住宿,最好的地方当然还是吴嫂家。郁小闲喜欢吴嫂一家人的朴实,愿意把她家当亲戚走往,也算多了一个跑商的中转站。可这次来到吴家,郁小闲就觉得吴嫂家的气氛不对,一打听,原来又是税官给闹得。

    大明朝将亡的日子里,苛捐杂税闹得百姓不安。吴嫂自己家有水田三十亩,家里有三个壮年男劳力,一头牛,六口人吃饭,本来日子算是村里的小康人家。吴嫂还攒了二十多两银子预备给两个叔子完婚。二叔婚期就定在秋收后,一家一年不能同时娶两个媳妇,所以三叔的婚事定在次年正月。本来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却没想到税官在早稻还没有收的时候,要一口气收全年的粮税。

    那些大地主,税官不敢惹,可像面对吴家这样的百姓,他们就是豺狼。如果不交税,他们就没收土地,抓人,拆房子。走投无路的贫苦人家已经开始卖田地,卖儿卖女交税了。吴嫂无奈地交了二十两银子的田产税,现在见到小叔子们就心慌,要是晚稻收成不好,真是要耽误小叔子娶亲了。

    吴嫂的两个孩子也因此不能去上学了,钱要攒着给叔叔娶亲。那个三婶子家更是过不下去了,为了保住丈夫留下来的五亩薄田,给两个儿子留点家当,三婶子卖掉了最小的女儿,还预备把二丫头送去做童养媳。

    郁小闲听到这些事也很难过,突然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她对吴嫂说到:“我身上有些银子,打算收新米用的,吴嫂估摸着本地新米上市的时候能卖多少钱一石?晚稻,黄豆的价钱又如何?”

    吴嫂算计了一下说到:“早稻的普通糙米,一两三钱银子一石,精白米二两一石。黄豆二贯钱一百斤,晚稻的价钱大约是糙米一两五钱一石,精白米二两二钱,黄豆也会长到一斤二百二十个钱。”

    郁小闲很清楚地记得家里曾经买过十文一斤的糙米,鲁贵他们最早买的也是一两一钱银子一石的糙米,怎么如今会涨得这么贵。

    吴嫂跟郁小闲解释了,这几年连着天灾不断,收成不好,郁小闲买的肯定不是新米,说不定就是成谷子去壳的老粮食,所以便宜。郁小闲想了想就笑了,难怪她觉得古代的米不好吃,天然稻米不香,原来是一直吃了陈米的缘故啊。

    郁小闲又问吴嫂说到:“既然是这样,我怎么看到有人写九钱银子收新米的招牌呢?”

    吴嫂愤愤地说到:“那些缺德的东西在逼着没办法的人家卖青苗呢,稻米还有十来天就要开始陆续成熟了,他们是借着官府逼租的机会喝人血呢!老天爷会给这些人报应的。”

    郁小闲说到:“吴嫂,我也想收新米,用一两三钱银子一石的价钱收一百石新糙米,用六贯钱收三百斤黄豆。我先给钱,等打出粮食再给我送到我们那边去,你看可好?”

    吴嫂一听这话就握住了郁小闲的手,说到:“太太,这话当真?要是这样就真的救了我们一个村子的人了。这件事我可以替您办好,插秧完了,我们用独轮车给您送到你们的县城去。”

    郁小闲拿出一百三十两两现银,六贯钱交给吴嫂,说到:“钱我都给您收着,另外两两银子还请大家给帮点忙,我要一石你们能找到的最好的种子粮,不要从一家拿,要各家出产的尖儿,那三百斤黄豆是做种子的,现在就去替我收,也要最大最好的,后天我就走。等粮食下来了,我会派车到这里来先装一些米回家吃,以后的,你们肯定要帮忙运一些,我们也会来拿一些。数量上,彼此记一个帐。”

    吴嫂接过银子立刻就给郁小闲跪下了,说到:“黄家太太,您的好心我替乡里乡亲谢过了,现在就喊人去立刻去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