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小闲把海带藏于车底暗格,车子顺利过了举人老爷家的岗哨。(读看 看小说网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请使用访问本站。到了镇上,梅管家就带着赵岐卖海带去了,郁小闲进了药店,转了几圈才选择了一家药铺把所有的人参卖了,得了四十八两银子。给举人家的人参有一两半,被切成了漂亮的切片,做成礼盒挺好。
下午二点多,郁小闲在摊子上吃了一碗面充当中饭,又去了镇上的海味店打听海参的价钱,才知道如今像她手中剩下的货都涨到二两一只了,她精选的那六只,可以卖到二两半,估计过年的时候还会涨。郁小闲打定主意,那七十四只海参必须留到春节卖。青岛那一带不太平,下次去芜湖,还要收些海味来,也许像海带那样相对便宜的海货,在自家还要多留些,战乱的时候,留在山里过小农生活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事情办得差不多了,郁小闲在镇子上的店铺转了转,将来要买些什么主要就是在镇子上买了,认个门总好。看见店家的香胰子,郁小闲觉得现在可以买一两块用了,女孩子要娇养些,将来能买个丫头什么的服侍招娣就好了,古时候的女孩子嫁得早,招娣在嫁人前也该活些小姐命才能适应嫁到好人家去。
郁小闲咬牙买了两块香胰子,花去了一两二钱银子,一块自己的,一块给招娣,又在铺子里买了些绣线脂粉之类的,又托街口的写信人写了大红的拜帖。做完这些之后郁小闲才去约定的丁家纸铺等赵岐和梅管家,没想到梅管家和赵岐比郁小闲来的还要早,看他们的笑脸,就知道今天的生意不错。
赵岐看见郁小闲来了,就招呼她上车,梅管家在车上就把一包银子交给了郁小闲说到:“太太这一共是二十一两七钱银子,十贯铜钱,你让把海带一条一条卖的办法好极了,一下子就被各家纸坊的师傅们分光了。过节时多花几百钱,吃点富人的东西,他们自然愿意。”
郁小闲笑着收了银子说到:“我在海味店买了六只还好的海参,花了十五两,五两银子的参片,把鲁贵五两五钱愿意出手的丝绢,我们那块西域出产的布送上,凑成四样节礼,舅舅以为如何?”
梅管家听后说到:“这份礼已经很贵重了,还都是外头产的,举人太太一定会满意的。覀呡弇甠”
回到家里之后,梅张氏已经回来了,她买了几只小母鸡下蛋,不打算过节时吃鸡,舍不得买大鱼,买了几条孩子捉住的野生鲫鱼养着就算端午宴上的鱼。多余的银子梅张氏全买了米,只买了一斤菜籽油应付端午炒菜,还念叨着家里煮菜蒸菜就可以了,省下的钱可以多吃些饭。
肉菜要留在端午吃,晚饭吃的全是素菜,只有咸菜里的杂鱼和咸虾算是荤腥。郁小闲看看两个孩子,要着将来要每天弄些荤食给孩子们吃才行,每天去镇上买不现实,还是要自给自足才好。晚饭后,累了一天的人都洗洗睡了。郁小闲悄悄把招娣叫来,给了她一块香胰子说到:“娘用私房钱给你买的,你是个好孩子,帮家里干这么多活,娘奖励给你的。”
招娣很久都没有用过香胰子了,接过去就用来洗脸了。她今天看见她母亲偷偷喝人参肉饼汤了,还给爹爹吃了半块肉饼,却没有给她尝一点,真不像亲娘。还是嫡母对她好,用私房钱买这么贵的香胰子给她用。
晚上郁小闲把蛐蛐哄睡着了,就把梅张氏从那个残疾青年那里收来的东西仔细看了看,那两个盒子做的很合她的意,经过包装之后,海参和人参的档次就明显有了提高。郁小闲用徐老汉编好的小篮子装了,把西域的布头也放了进去,明天她拎着小篮子,让梅管家在后面端着大红托盘,放上丝绢去送节礼,一定会很好看。
举人太太喜欢读人,黄有才是不能表现了,那只有蛐蛐可以出彩,郁小闲努力回忆了诗词,最好是用清代的好诗词糊弄明朝的人,反正不用交版税。蛐蛐是学会了几首古诗,明天早上还是要再教一两首应景。这些事情真是伤脑筋,郁小闲手里只有两本破,看着看着,人就睡着了,这一觉就睡到了早上七点,这还是她在山里的头一个懒觉。
这是端午前一天的早上,大伙早起都在忙碌着。雨停了,梅管家昨天到县城恰好接了订单,一家纸坊又来郁小闲家买竹子,这次要两百根两年以上老竹子,价钱是十贯钱,约定端午节后送去。梅管家说到:“这就是今年最后一次卖老竹子了,如今我们山里剩下的竹子大多都是不到两年的新竹了,有八成都是今年新长的,老东家病的时候,把能卖的几乎都卖了。”
郁小闲知道这是梅管家在告诉她,今年的竹山能有的进项不多了,于是她说到:“舅舅不用担心,我手里还有些银子可以贴补家用,在举人老爷家花的钱也是投资,我总会给找补回来。”
夜里郁小闲安排锦娘服侍黄有才,郁小闲梳洗之后,就带着蛐蛐上桌吃饭。梅张氏盛了稀饭,给郁小闲一家人送上了六只肉粽,三个鸡蛋羹,这是郁小闲要求的。今天黄有才和蛐蛐必须吃饱吃好,不然去了举人老爷家,看见吃的就馋,丢人不说,还会让举人太太怀疑自己家的实力。
那天买的十来斤肉和排骨,最肥的肉切了些熬油,那些猪油渣子全被黄有才和蛐蛐两个人吃掉了,郁小闲看着眼馋却不能上去分享,那可爱的猪油渣子炒萝卜干是最好吃的。两斤排骨过了水,第二天炖了汤冰在了泉水里,剩下的除了做红烧肉的,全部变成了肉粽子的原料,足足包了三百个。
郁小闲让梅管家和张梅氏送了些给熟人作为联谊,特别指定给那个做木梳子的青年人送去二十个,以示鼓励。梅张氏回来时说到,那家的娘高兴地抹眼泪,那家的大嫂脸上是悻悻然。郁小闲送去的那份礼物,不是粽子,是代表尊重和认可,这才是那个年轻人最想得到的礼物。
吃完饭,一家三口更衣去山脚下坐车,由梅管家领着去举人老爷家。举人老爷的新家安在离县城最近的那座山脚下,他家的老宅子在深山里,由举人老爷的庶母打理着。现在举人家的正房太太就是这位老姨太太家的嫡出侄女,说起来,举人老爷能有今天,老姨太太功不可没。
家里的两辆车都出来了,梅管家和黄有才同车,教一些族里的事情给他知道,毕竟黄有才认了他原先的主人为义父,这才能和举人老爷家攀上亲戚。郁小闲带着蛐蛐同车,她一遍遍教蛐蛐礼仪和诗词,但愿能获得举人太太的另眼相看。五年内,她决心守着山林,对于“山神爷”要格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