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黄家人给黄有才捐过一个秀才的功名,虽然这混蛋不喜欢读书,可不代表他没有书。
在厨房的一个角落里,郁小闲找到了几本准备当引火纸用的书,其中一本居然是现代所说的寸纸寸金的宋刻本。这样的宝贝,郁小闲在古玩市场瞻仰过,看见如此宝物,她心里顿时有捡漏的欣喜。在明代,宋刻板也该值点钱吧,至少比衣服值钱。郁小闲赶紧把几本书收了起来,她还想好好读读这个时代的书呢。繁体字,她会认,不会写,这些至少可以充当教材。
除了宋刻本,郁小闲还有一点其他的收获,她在破家具和墙缝里找到了一只旧银簪子,十几个铜板,几身破旧的衣服。银簪子和铜板,很有可能是锦娘藏的私房钱,那几套旧衣服,估计是以前下人留下来的。那么破,应该是卖不到钱,所以才留下来了。
郁小闲掂量了银簪子的重量,不过五钱,也就是五百文,全换成吃的,娘三个也只能用十几天,看来填饱肚子之后,首先要想办法赚钱才是。还有住的地方,也是问题,只可惜自己是个对此处人生地不熟的年轻女人,不然带着两个孩子逃走,也比跟着那个无赖好。
这时招娣带着弟弟捡柴火回来了,她们哪里能在县城里捡到什么柴火,只不过是一些枯枝烂叶罢了。蛐蛐手里拿着半个馒头,招娣说是行人看着弟弟可怜,在口里省下来给他的。招娣看上去也很饿,郁小闲翻了半天破烂更饿,于是数出六个铜板给招娣说到:“太太我只有十几个铜板了,这些可以买些什么回来吃?”
招娣显然是经常帮助她母亲干活的,她高兴地接过铜板说到:“可以买一斤最次的糙米了,再捡些菜叶子放下去,够我们三个人吃一天了。”
招娣拿着铜板带着弟弟就跑去买米了,郁小闲看着很是心酸,她默默把孩子们捡来的枯枝烂叶拿到灶台间去。水缸里没有水了,该去哪里弄些干净的水来煮饭,看着灶台边的一个破旧的木桶,郁小闲想,这就应该是打水的容器了。
明朝的汉族女子都是从小裹脚的,那位叫锦娘的,虽然是妾室,想必也是裹了脚的,难为她去打一家人吃用的水。郁小闲越想越觉得可怜,再看看自己的大脚,其实也不算大,按现在的尺码不过就是三十六码的脚。还好是双天足,不然将来就是想逃跑,也跑不快。
郁小闲在屋子外面看到了一眼水井,麻溜地打了一桶子水,费了好大劲才送到了厨房,一会儿招娣带着糙米和捡来的菜叶回来了。招娣生火时,看见郁小闲居然在洗菜叶,她露出很感动的神情,太太的身子好了,现在都亲自干活了,让她觉得日子也有些盼头了。
备用站:www.lrxs.org